“中了!李掌柜中了!”旁边认识他的账房先生喊起来,拍着他的肩膀道喜。
李正清心里的石头落了地,正想道谢,就见王主事走过来,递给他一枚黄铜令牌:“这是掌柜印信,明日卯时到钱庄上任,可别迟到。”
“谢大人!”他双手接过令牌,冰凉的金属触感让他浑身是劲。
另一边,赵三看着榜单上没自己的名字,气得首跺脚:“凭啥?他一个穷账房凭啥当上掌柜?”
“凭他懂规矩、心正!”王主事冷冷瞥了他一眼,“以后钱庄不养闲人,更不养贪官的亲戚。”
赵三吓得缩了缩脖子,灰溜溜地走了。周围的百姓哄笑起来,都夸整饬署选得好。
当天下午,李正清去钱庄熟悉情况。以前的伙计见他来,都恭恭敬敬地喊“李掌柜”,他摆了摆手:“以后都按新规来,放贷的事得按章程办,不能含糊。”
一个老伙计叹道:“总算盼来正经掌柜了,以前吴掌柜在的时候,咱们都跟着提心吊胆。”
李正清点点头,走到银库前,看着空荡荡的架子:“先盘点账目,缺的银子报给整饬署,咱们慢慢补回来。”
正忙活着,汇通钱庄的新掌柜周明远来了。他也是账房出身,和李正清早就认识,一见面就笑:“以后咱们可得互相帮衬,把钱庄的名声挽回来。”
“那是自然!”李正清递给他一杯热茶,“我打算申请粮农无息贷款,你觉得咋样?”
周明远眼睛一亮:“好主意!江南粮农多,这事办好了,百姓准保拥护咱们。”
两人正聊着,整饬署的差役送来公文,上面写着:新掌柜需在一月内制定钱庄整改方案,整饬署将定期核查。
“看来这担子不轻啊。”周明远收起公文,语气严肃。
李正清握紧拳头:“只要能让钱庄回归正途,再重的担子也能挑。”
傍晚,李正清回家,刚推开门就愣住了——屋里坐着几个粮农,手里提着篮子,里面装着鸡蛋和新米。
“李掌柜,听说你当上掌柜了,我们来道喜!”一个老农搓着手,笑得憨厚。
李正清赶紧让他们坐下:“使不得,这些东西我不能要。”
“咋不能要?”老农急了,“以前吴掌柜不给我们放贷,就你偷偷帮我们记着账,说有机会一定帮我们。”
李正清心里一暖,眼眶有点热:“放心,以后钱庄一定帮大伙解决贷款的事,不用送东西。”
送走粮农,他坐在桌前,看着那枚黄铜令牌。月光照在令牌上,映出“钱法整饬”西个小字,他知道,从明天起,自己肩上扛的不只是钱庄的生意,还有百姓的指望。
第二天卯时,李正清准时到钱塘钱庄上任。伙计们早己在门口等候,见他来,齐声喊:“恭迎李掌柜!”
他走进钱庄,第一件事就是把“为民放贷”的牌子挂在门口。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牌子上,亮得晃眼。
与此同时,其他钱庄的新掌柜也陆续上任。裕农钱庄的新掌柜是个女先生,叫苏婉,以前在户部当过差,对钱法新规门儿清。
整饬署里,肃顺看着各地新掌柜的名单,嘴角终于露出笑意:“这些人,就是钱法改革的根基。”
下属递上茶水:“大人,新掌柜们都递了整改方案,看着都挺实在。”
肃顺接过方案,翻到李正清那页,见上面写着“优先粮农贷款、严查违规放贷、每月公开账目”,满意地点点头:“好,就按他们的方案来,整饬署全力支持。”
街上,百姓们看着钱庄门口的新牌子,都高兴得合不拢嘴。一个卖菜的大妈说:“以后兑银不用看脸色,贷款也能放心了,这日子总算有盼头了!”
李正清站在钱庄门口,看着来往的百姓,心里无比坚定。他知道,新的开始己经来了,只要守住初心,钱庄一定能变回真正帮衬百姓的“民生钱庄”。
远处的整饬署楼顶,红旗迎风招展。这场席卷全国的钱法改革,终于在一批新人的接力下,踏上了正轨。而李正清他们,就是守护这条正轨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