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尘微微一顿,“很美。”
永安轻晃了晃她的手,真心实意道:“那我还挺想去看看的。”——
五日期限过,今夜,太和殿宫宴,太后娘娘端坐于玉阶之上,让所有适宜和亲的皇家贵女,一一拜见吐蕃大王。
几位宗室女都在敬酒前,表演了各自擅长的才艺,诗词歌舞,琴棋书画。
轮到永安,她自被太后娘娘点名,脸颊便一瞬间通红起来,缓步走上前,没敢同威武高大的吐蕃大王对视,只低头说出前面各位姐姐才华横溢,她就不班门弄斧了。
“我会变戏法,大王,有兴趣看看吗?”
宝光寺有东都最大的慈幼院,永安经常帮住持一同照顾他们,还特地从一位香客那里,学会了几个戏法,日常哄孤儿们开心。
她今日表演的是“偷梁换柱”,将一只小白鸽,变成一朵蔷薇花,飞落到吐蕃大王的桌上。
可她素日都是变给孩子们看,并没有在大人面前卖弄过,一时测算错了距离,最终,那朵红色的蔷薇花,不小心落到吐蕃大王身后的布赞手中。
永安一时手误,忍不住哎呀了声,引发四周一阵涟漪般的轻笑。
布赞捏着花,眸子深黑,看着她没说话。
居尘站在太后娘娘身边,心中不由哀叹,这两人,当真是孽缘。
吐蕃大王仰天笑了几声,十分中意这个娇怯可爱的小姑娘,当即上前将她打横抱起,俯首朝太后娘娘提亲。
永安的和亲之路,就此敲定。
居尘在商都赈灾一事表现出极好的统筹汇算能力,此刻又正好站在太后娘娘眼皮底下,太后直接将筹备和硕公主嫁妆的事情交给了她。
帝女出嫁,一般都需资送金帛,规制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然去年国朝收成不佳,丝绸库存不足,马上又到新一轮给宫廷女眷裁衣的时候,太后娘娘的生辰也即将来临。丝绸供不应求,如果这时都给了永安做嫁妆,届时典礼将显得十分寒酸。
居尘并不打算拦截已经拨给尚服局的绸缎,礼部以为她是不敢苛待宫廷女眷,也不
愿得罪太后娘娘,便不想在和亲的嫁妆上过于大方,鸿胪寺提醒此事已经两国洽谈,虽并未写入盟约,却也不好让外邦觉得大梁不守信用。
缺斤少两,最后被瞧不起,受难的,还是和硕公主。
就在他们都以为居尘不在乎永安的处境,她沉默片刻,提出年关四川节度使回京述职,曾预估蓉城今年能够新产多出一倍的丝绸,可以调用。
负责护送公主和亲的使臣摇头道:“不可等新一批丝绸运到东都,再出发北上,那样将无法赶上约定的吉日。”
居尘道:“先出发,绕道蓉城,刚好可以拿到新一批丝绸,然后顺势北上。”
这是她照例拨绢尚服局最初的动机。
她只是回想起当年在草原重逢,永安与她席地而坐,瞭望着大梁的方向,同她说过的话。
“我从小就没有出过东都,一直很想去母妃的家乡蓉城看一看。”
就地抽调丝绸,这个方案需要户部官员陪同,及时清点与监管丝绸数量。
宋觅掌管户部,闻言为属下发话,“他们都很忙,走不开。”
户部噤若寒蝉,以为他们上峰这是不顾凤阁旧日共患难的情义,不予李典记面子。
宋觅紧接道:“本王刚好受大王之邀前往吐蕃,可以顺便担下这件差事。”
吐蕃大王提前回去准备迎亲的典礼,宋觅受他所邀,原本应同吐蕃使团一并出发。
可他如今的打算,看来是准备给永安的送嫁队伍,撑场面去了。
除此,送嫁女眷不可缺少,众人一听闻宋觅同行,东都一时间,毛遂自荐的世家贵眷不计其数,数不胜数。
太后知道她们的心思都在宋觅身上,低头思忖良久,撇头看了眼下方桌前的居尘,她低着头,心无旁骛,执笔专注起草呈文。
太后回想起她同宋觅几次共事,两人举止端方,公事公办。她对待他的态度十分自然,不像其他姑娘,她向来脸不红心不跳,有什么问题直接商榷,有什么困难直接汇报,并没有将他看作需要讨好的对象,反倒像是一个共事多年的同僚。
太后忽而觉得她甚好,非常适合同她儿子出行这段长途旅程。
当即便将她钦定为送永安出嫁的女官代表。
多年后,太后再回想此刻的决定,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日防夜防,家贼难防!
第36章第36章不累?那太好了。
这一日,居尘站在尚服局内,小心翼翼摊开永安的婚服,从霞披到金革带,至绶玉环,仔细检查其间的各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