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后,琴师启程。
临行前夜,苏挽晴独自登上学堂屋顶,仰望星空。掌心那粒种子温热如心跳。她忽然想起沈知白最后的话:“爱是一种容错机制。”
她不懂技术,但她懂孩子摔倒后为何还要再跑;她不懂系统,但她知道一碗热汤比一万条律令更能让人安心。
第二天清晨,桃树第三次开花。
花瓣飘入学堂,落在孩子们刚写好的日记本上。有个五岁女童写道:“昨天我帮阿奶捡柴,她说我是好孩子。我觉得很开心,比吃梅花糕还甜。”另一个男孩写:“我做梦看见桥塌了,告诉先生,先生派人去看,真的修了。原来我说的话,也能救人。”
苏挽晴一页页读着,嘴角微扬。
这时,陆昭走来,递给她一块青铜残片。“昨日犁地时翻出来的,埋得极深,上面有铭文。”
她接过细看,心头猛然一跳。
>**“HL-9实验体:情感耦合模块测试启动”**
>
>批准者:沈知白
>日期:崩塌前八十九小时
“第九变量?”陆昭声音发紧,“我以为你是最后一个……难道还有别的‘我们’?”
苏挽晴盯着铭文,脑海中闪过无数片段??老妇蒸糕时放入相思豆的温柔眼神,冷无尘每次出手前总会停顿半息的犹豫,琴师明明看不见却总能准确递出茶杯的手……
“也许……HL-9从来不是一个人。”她缓缓道,“它是所有不经意间的柔软。是明知可以冷酷,却选择多问一句‘你还好吗’;是明明能用权力压服,却宁愿蹲下来听孩子说话。”
陆昭怔住。
“沈知白设计了八个变量来测试文明能否自发走向非控制型社会。”苏挽晴望着远方,“但他漏算了第九个变量??那就是人类本身,在无数次犯错、挣扎、流泪之后,依然愿意相信彼此的本能。”
十日后,昆仑雪岭传来异象。
据逃出的猎户描述,那一夜狂风暴雪,黑衣人正在挖掘一处冰封舱体,忽闻琴声自天际而来。起初细微如丝,继而铺天盖地,竟将风雪凝滞半空。琴师立于峰顶,怀抱无弦琴,十指翻飞,奏的不是曲调,而是千万人的呼吸、心跳、低语、笑声。
冰层崩裂,主控舱暴露瞬间,一道金光自舱内射出,直扑琴师眉心。众人以为他会被吞噬,却不料他轻轻摇头,伸手一挡,金光竟绕指三周,化作一只小小光蝶,振翅飞向星空。
自此,昆仑禁地再无声息。
三个月后,江湖传出新谣:
>“琴破寒雪山,光蝶入云烟。
>不见归藏令,只见种菜田。”
苏挽晴听罢一笑,继续教孩子们算术。今日课题是测量南瓜藤蔓生长速度。一个小男孩举手提问:“先生,如果我们每天都在长大,那是不是也会慢慢忘记以前的事?”
她放下尺子,认真答道:“会。但只要有人愿意记录,有人愿意讲述,那些事就不会真正消失。就像我们现在吃的青椒,是去年留下的种子长出来的。它不是原来的那株,但它记得怎么开花。”
午后,冷无尘带来一封信??来自少林。方丈邀她前往嵩山论道,议题为:“何谓真正的秩序?”
她想了想,回信道:
>“秩序不在戒律森严,而在一人跌倒时,周围九十九人同时伸出手。若此景常存,则无需律法亦有序;若此景不现,纵有万卷经书,不过枷锁而已。”
又过半月,武当掌门遣弟子送来一把木剑,剑柄刻着两个字:“返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