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黄金家族,从西域开始崛起 > 第三百七十六章 新世界的猎场当日月战旗飘扬在南亚平原(第2页)

第三百七十六章 新世界的猎场当日月战旗飘扬在南亚平原(第2页)

>“你说得对。我不是清白的。我们都不清白。这个世界从未真正公平过。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停下。如果你觉得不公,请站出来,用你的声音推动改变。你可以骂我,可以质疑我,甚至可以取代我??只要你愿意参与,而不是毁灭。

>至于血债,它不会消失。我们把它刻在碑上,讲在课堂里,写进孩子们的日记。但我们拒绝让它成为新一轮杀戮的借口。

>遗忘不是和平,压制也不是。唯有直面、对话、重建,才是。

>而这条路,需要千万个你不放弃。”

信末署名仍是“西风客”。

三天后,写信的年轻人主动现身,原来是塔里木大学的学生,名叫穆萨。他请求加入反噬监察院实习项目。混忽亲自接见,未加责备,反而将他的信影印百份,分发给所有官员阅读。

“记住这张脸。”她说,“他是我们的镜子。”

与此同时,启明城的危机悄然化解。那支商队中的多数成员原是贫苦牧民,受高额报酬诱惑铤而走险,却不知背后阴谋。在接受教育与心理疏导后,他们转为举报人,协助捣毁三个地下据点。而所谓“纯血盟”,追查下去竟与早已覆灭的西辽旧宦有关??他们不甘寂寞,在暗处编织谎言,试图复活“黄金血脉至上”的旧梦。

混忽下令:凡主动自首者,减刑;揭发主谋者,授公民勋章;仍执迷不悟者,依法严惩。同时宣布:今后所有重大工程招标信息必须提前六十日在基层社区公示,确保普通人也能参与竞争。

“垄断滋生腐败,封闭孕育仇恨。”她在议会演讲中强调,“我们要做的,不是替人民做决定,而是让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决定。”

这一年秋天,启明城迎来了第一届“平民决策周”。普通市民通过抽签进入临时议事厅,审议城市扩建方案、能源分配比例、教师薪酬调整等议题。有人激烈争吵,有人中途退出,也有人彻夜讨论,最终达成共识。

一位拾荒老人提出建议:在每座太阳能电站旁增设雨水收集系统,用于灌溉周边荒地。此议起初遭专家嘲笑,认为效率低下。但试点半年后,竟成功培育出耐旱作物,使三千亩沙地变为绿洲。老人因此荣获“年度建言奖”,奖金全数捐给了流浪儿童食堂。

消息传开,民间参政热情空前高涨。连偏远村落也开始自发组织“草根议会”,用木牌投票、绳结记事的方式决定修路、分水、办学事宜。媒体称此为“泥土里的民主”。

然而,真正的考验仍在前方。

冬至前夕,拜占庭传来急报:皇帝病逝,皇位争夺战爆发。两位王子各引外援,一方联合阿拉伯舰队封锁地中海,另一方勾结罗斯骑兵南下。战火逼近安纳托利亚,难民如潮水般涌向西域边境。

艾蕾诺拉公主亲自致信,请求联邦介入调停。“罗马已陷入疯狂,”她在信中写道,“贵族们争抢皇冠,却无视百姓饿死街头。唯有你们,还相信秩序可以不靠剑建立。”

混忽召集议事会,争议激烈。有人主张闭关自守,避免卷入外战;有人则呼吁出兵护侨,彰显道义。

她沉默良久,最终说道:“我们不出兵,也不关门。我们要派‘和平使团’??由医生、教师、工程师、翻译组成,携带疫苗、种子、图纸,进入战区,只为救人、建校、修桥。不论哪一方控制土地,我们都只问一句:‘是否允许我们帮助平民?’若允,则入;若拒,则退,但全球通报其名。”

此举震惊世界。起初,各方皆笑其天真。可当第一批医疗队冒着炮火救出三百名伤童,并在废墟上升起无国旗的白旗诊所时,舆论开始转变。越来越多的平民自发保护他们,甚至有敌对士兵放下武器,只为换取一支胰岛素。

三个月后,两王子竟因民众压力暂停攻伐,主动邀请联邦居中谈判。最终签署《安纳托利亚共治协定》,划分行政权,共享资源,并承诺五年内举行全民选举。

庆功宴上,艾蕾诺拉举杯感慨:“你们不用一兵一卒,却拆掉了最坚固的城墙??人心的偏见。”

混忽微笑:“因为我们从不宣称胜利,只坚持做事。”

归途中,她途经敦煌。飞鸢社的孩子们正进行新型滑翔机试飞。这次的风筝更大,装有简易舵翼与降落伞装置。少年首领兴奋地告诉她:“我们打算飞越帕米尔!地图上已经标好了路线!”

她抚摸那粗犷却精巧的骨架,忽然问道:“你们怕摔吗?”

“怕。”少年坦然回答,“但我们更怕一辈子只在地上看别人飞。”

她笑了,掏出随身铜章,轻轻挂在风筝前端。“那就带着这份勇气起飞吧。记住,飞得高不如飞得久,飞得久不如飞得对方向。”

次年春,那只风筝真的完成了跨越天险的壮举。虽然降落在一片雪谷,三人受伤,无人死亡。他们带回沿途地理记录、气象数据与部落问候,成为首支实现民间跨域飞行的队伍。混忽亲撰《致飞翔者》一文,刊于万国学府教材首页:

>“人类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我们征服自然,而是因为我们敢于梦想超越自身。每一次起飞,都是对重力的反抗,也是对自由的致敬。”

岁月流转,第十个全民共议日到来。议题前所未有地尖锐:**是否允许人工智能参与政策模拟与公共事务建议?**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