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虽然控制了朝廷,但南方的一些地区,如扬州、苏州等地,仍有支持皇太孙的势力。尤其是扬州知府张伟,他曾是太子的心腹,对朱棣的篡位深感不满。”
朱樉点点头:“立即派人联络张伟,但要绝对保密。告诉他,皇太孙安全无恙,正在我的保护之下。邀请他暗中支持我们,但暂时不要有任何公开的行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樉逐渐建立起了一个秘密的支持网络。
南方的一些官员和武将,以及朝中的一些暗中不满朱棣的大臣,都成为了这个网络的一部分。
就在朱樉努力拓展自己的支持网络时,一个令人担忧的消息传来:朱棣派了一支大军北上,号称是为了“清除边患”,实则是针对朱樉的。
“殿下,朱棣派了朱能带领三万大军,向北境挺进。”
密探首领李义禀报道,“表面上说是为了打击蒙古部落的骚扰,实则是来试探殿下的态度。”
朱樉的眉头紧锁:“朱能是朱棣的心腹将领,此次北上,必定不简单。情报显示他们现在的位置和行军路线是什么?”
“据密探回报,朱能的大军已经离开北京,向宣府镇方向挺进。”
李义回答道,“但行军速度较慢,似乎不急于接触。预计还需十天左右才能到达边境。”
朱樉沉思片刻,决断道:“传令下去,全军进入警戒状态。同时,派遣使者前往朱能的军营,表达我们的‘欢迎’,以示友好。”
陈德有些不解:“殿下为何要向朱能示好?”
朱樉解释道:“朱棣此举是在试探我的态度。若我表现得过于警惕或敌对,可能会给他出兵北上的借口;若我表现得过于友好或软弱,他可能会更加得寸进尺。因此,表面上要表现得友好但不卑躬屈膝,暗地里则要做好一切准备。”
薛忠点头赞同:“殿下考虑周全。”
按照朱樉的指示,一支使团很快启程前往朱能的军营,表达“欢迎”之意。
朱樉特别关注了朱允炆的安全问题。
他将朱允炆转移到了一个更加隐蔽的地方,由最信任的人员守卫,确保他的安全。
“允炆,接下来一段时间可能会有些危险。”
朱樉对朱允炆说道,“朱棣派了一支大军北上,虽然表面上是为了清除边患,但实际上是针对我们的。你必须绝对保密,不要让任何人知道你的真实身份。”
朱允炆点点头,表现得十分冷静:“三叔放心,我会严格遵守你的指示。只是,若朱棣真的攻来,我们该如何应对?”
朱樉安慰道:“不必担心。朱棣刚刚掌权,朝局尚未稳定,不会轻易发动大规模战争。这次派朱能北上,主要是试探我的态度。只要我们表现得既不挑衅也不软弱,朱棣暂时不会轻举妄动。”
几天后,派往朱能军营的使团回来了。
使团的首领,一位叫做王远的官员,向朱樉汇报了与朱能会面的情况。
“殿下,朱能表面上对我们的‘欢迎’表示感谢,但言语间充满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