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派去查探的人员回来报告,这支“难民”队伍中,有人形迹可疑,似乎在刻意隐藏自己的身份。
朱樉决定亲自去看看。
他带着一小队亲兵,来到了这支队伍暂时休整的地方。
远远望去,确实像是一群疲惫不堪的难民,但朱樉的目光很快被一位老妇人吸引了。
这位老妇人虽然衣着朴素,但举止间透露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气质。
她正在安抚一个看起来大约十岁的男孩,那男孩虽然穿着粗布衣服,但面容清秀,眉宇间有一种贵族的气息。
“去请那位老妇人前来。”
朱樉低声命令道。
很快,老妇人被带到朱樉面前。
她看起来十分警惕,但在看清朱樉的面容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老妇人觐见三王爷。”
她突然跪下行礼,令朱樉大为惊讶。
“你认识我?”
朱樉问道。
老妇人点点头:“老奴在太子府中服侍多年,曾多次见过三王爷。”
朱樉立刻警觉起来:“太子府?那么,那个男孩是……”
老妇人左右看了看,确保周围没有外人,然后低声道:“那是皇太孙朱允炆。太子妃命老奴带他北上,寻求三王爷的庇护。”
朱樉心中大震。
朱允炆,朱标的儿子,朱元璋指定的继承人,竟然出现在了北境!这是一个巨大的变数,可能会完全改变当前的局势。
“太子妃在哪里?”
朱樉急切地问道。
老妇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悲痛:“太子妃在途中不幸遇害。临终前,她嘱咐老奴一定要带殿下安全抵达三王爷这里。太子妃说,三王爷是唯一可以信任的人,能够保护皇太孙的安全。”
朱樉的心情无比复杂。
太子妃选择将朱允炆托付给自己,而不是其他藩王或大臣,这是极大的信任。
“立即将他们安全带回城中,但要绝对保密。”
朱樉命令道,“不要让任何人知道皇太孙的真实身份。”
朱樉亲自护送朱允炆回到宣府镇,将他安置在自己的内宅中,由最信任的仆人照料。
为了保密,他对外宣称,这是远方亲戚的孩子,因家里变故,前来投靠。
当天晚上,朱樉亲自去见朱允炆,想了解京城陷落时的详情。
朱允炆虽然年幼,他恭敬地向朱樉行礼:“三叔救了允炆的性命,允炆感激不尽。”
朱樉扶起他,关切地问道:“允炆,不要多礼。你能告诉我,京城陷落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吗?”
“京城陷落那日,燕王的军队从多处突破城墙,涌入城内。原本以为守军会奋力抵抗,但令人意外的是,有人打开了城门,让燕王的军队长驱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