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供销社、城建办、街道妇联、三江镇农具厂,全来了。
人群里不时冒出各种声音:
“这玩意这么大个,能烧开水就行啊?”
“你别瞧不起啊,咱家后院要真能烧饭、烧水,还能烤红薯,这一年省下多少柴火?”
“关键这玩意安全啊,你家那口老炉子还不是去年差点烧着帘子。”
刘长河戴着自制的布帽子,在棚里边点火边讲解:“咱这不是搞玄的,这是实打实干活的家伙!你烧上十分钟试试看,看看出烟没有、火是不是旺,柴火是不是少。”
城建办那边的技术员还真拿秒表掐了时间,十五分钟,炉胆内水壶咕咚冒热气,烟囱没有一丝反呛,连场地都没什么呛味儿。
几个农机厂的老工人当场就竖起了大拇指:“这炉子可以试点。”
临走前,三江镇农具厂的厂长拍了拍刘长河的肩:“我今天不带合同来,但你们这炉子我要定十台,先做试点,我回去给镇上写报告。”
刘长河一听,差点跳起来。
他忙不迭跑到温瑾瑜那边:“温姐!有回音了!三江镇农具厂要十口炉子!”
温瑾瑜拿着笔记本没停:“让他下书面意向函,我叫张玉兰登记。”
“还的写?”刘长河惊了。
“写下来就不怕变卦。”温瑾瑜淡淡回了一句。
刘长河点头:“对,温姐说的对!”
这一整天,进进出出的好几十号人。
中午饭都顾不上吃,张玉兰饿的打晃,还是靠秦致远拎了两包干粮回来才撑住。
晚上收工后,刘长河一屁股坐在炉子旁边,手里抱着一袋酸菜干饭团,嘴里咬的嘎吱响。
“温姐,我今天是真有点感动了。”
温瑾瑜坐在另一头,拿着登记本看了一圈,问:“哪儿感动了?”
“你看这几十号人来来去去,没人问咱是不是国家拨款的,没人说你学历高不高,他们就看这炉子能不能烧,烧的快不快,柴火省不省。”
“这些人才是真正为生活来的人,不看花头,只看实用。”
温瑾瑜没接话,只是轻轻应了句:“对,他们是我们要守住的人。”
这一夜,没人加班,但整栋研究所都亮着灯。
楼下那口炉子,还在慢慢冒着热气。
夜深了。
研究所的人都散了,炉子也熄了火,只剩院墙外头偶尔狗叫几声。
李城燃守在门房,正靠着椅子打盹,突然听见有人敲门。
他眼皮一跳,拎着根甩棍出去,一看是邮局的人,推着辆自行车。
“李同志,是你吧?这封信挂号件,署名温瑾瑜。”
李城燃接过信封,低头一瞧,封口用的是老式火漆,泛黄的纸张,边缘还有被水泡过的印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