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流民她青史留名 > 封侯(第6页)

封侯(第6页)

皇帝笑了笑:“施针罢。”

堂下的太医张口欲言,却不敢妄自反驳皇帝的决定,只能跪在地上,如鹌鹑般瑟瑟发抖,等待着他们的命运。

然而,事实证明,这个他们请来的活阎王,当真有本事将他们从断头台上救回来。

不过一炷香的功夫,皇帝痛苦的呻吟便停了。她靠在龙椅上,感受到了久违的清明。

看着安静候在一旁听令的姜鹤羽,皇帝忽然挥了挥手,屏退众人,问:“朕的病,与先皇一样吗?”

姜鹤羽直言:“先皇是胎里带的顽疾,陛下只是年事已高,气血不畅。”

皇帝叹了口气,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眼角,感慨道:“是啊,朕也快到耄耋之年了。”她微微倾身,不失压迫感的视线直直对上堂中这个她观察许久的臣子。

“姜爱卿,你说秦王、齐王、韩王,谁更堪当储君之位?”

姜鹤羽躬身回道:“臣跟随秦王殿下自戎州而来。”

“你倒是半分都不遮掩了?”皇帝冷笑。

姜鹤羽平声道:“陛下圣明,不会因臣说实话就降罪于臣。”

皇帝走下玉阶,背着手在她身旁踱步:“仅仅是因为你先前跟着秦王,就举荐他?”她停在姜鹤羽跟前,面上喜怒不辨,“你如今是朝廷的官员,有朕撑腰,就算不举荐他,又如何?他还能打杀你不成?”

姜鹤羽抬眸,目光坦荡:“回陛下,臣并非因为私交而举荐秦王。社稷大事,不因以感情论事。臣与外子无牵无挂,也不怕谁打击报复。臣举荐秦王殿下,完全出自真心。秦王之能,堪当大位,且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旁人无可企及的优势。”

“哦?是什么?”皇帝颇有兴味地看着她。

姜鹤羽躬身道:“好圣孙。”

殿内沉寂半晌,突然爆发出一阵大笑:“好啊,好!”

皇帝满意地拍了拍她的肩膀:“姜鹤羽,他们都说你是个愣头青,不知变通。朕看,你心里都明白得很!”

午后日光正盛,姜鹤羽从宫中出来不久,圣旨便从御书房传遍长安——

“册封皇二子李明允为皇太子,其长女李昭为岱岳郡主。”

皇城外的两位大臣闻此风声停下脚,彼此对视一眼,面上尽是震惊。其中一人叹道:“没想到陛下这么快就下定了决心。”

另一人看着手中巴掌大的小信,皱起眉纠结不已:“如何能册封为岱岳郡主啊?这……”

对面轻讽道:“这话你怎么不到衡山长公主跟前去说?”

那位衡山长公主可是当真硬气,如今都还在为自家孩儿先前被流放一事同陛下置气。

“岱岳与衡山,那能一样吗?”死脑筋的御史急得跳脚,“岱岳,那是五岳之首,乃天子封禅之……”话到此处,他突然像被掐住脖子的鸡,声音戛然而止。

早已看清一切的同僚哼笑一声:“猪脑子,总算转过弯来了?”

御史睁大眼,低声喃喃:“天呐,这真是……”

永安十三年,皇帝令太子监国,自己则带着宠侍迁居别宫,颐养天年。

两年后,皇帝禅位于皇太子。新帝登基,尊其为太上皇,并立岱岳君主为储君。

登基典礼后的朝会上,新帝下旨,封赏诸位有功之臣,案卷上的头名,便是姜鹤羽。

他当着群臣的面,一步步走下高耸的玉阶,来到姜鹤羽面前,亲自将一枚金鱼符佩戴在她腰间。

“姜侯于朕微末之时尽心辅佐,殚精竭虑,不顾己身。”新帝的声音传遍大殿,“封明徽侯,执掌朝中一切医政之事。”

群臣心神震动。

毕竟任谁也难以预料,这个从臭气熏天的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流民,这位大夏朝的第一位女官,刚刚年过不惑就已封侯,甚至帝王毫不避讳自身名讳,将其封号定为明徽。

如此圣眷,恐怕这朝堂之上,再无人能出其右。

姜鹤羽接过衮服,长揖:“臣姜鹤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正文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