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流民她青史留名 > 封侯(第5页)

封侯(第5页)

“遵旨。”薛宛应声。

宫外,病中的吴奉御听到到消息,惊得从病榻上支起身。

她一把握住薛宛的手,心有余悸地喃喃:“幸好,幸好当年你没嫁给齐王和韩王。”

作为宫里的老人,她深知秦王一旦回来,齐王和韩王根本排不上号。

薛宛看着这个一身病痛却还在为她考量的老人,轻声劝说:“嬷嬷就别为这些事烦心了,好好养病。”

吴奉御眼眶微红,咳了几声,释然地笑笑:“我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了,你不必瞒我。”

薛宛不答,只默默端来药碗。

吴奉御病重,精力不济,喝完药,昏昏沉沉又要睡去。临睡前,她握住薛宛的手,缓缓道:“宛儿,当个好官。”

薛宛俯身抱了抱她,低声应下:“好。”

三日后,圣旨传到戎州。

接旨的前一刻,姜鹤羽还在陪着赵昭做算学。

赵恒带着圣旨上门,还未开口,姜鹤羽便放下算盘,道:“我们这边都准备好了。”

行囊早已收拾完毕,沿途的护卫、驿站,京中的暗哨,俱已安排妥当。韩希文留在西南坐镇,若京城有变,边军随时可以支援。

为了这一天,他们筹谋已久,以至于赴京的路途一路安稳到有些枯燥。

行至潼关歇脚时,客栈包房外突然来了个年轻书生。

那书生赶在侍卫拔刀前,躬身道:“学生见过姜山长!”

姜鹤羽抬头,摆摆手让侍卫把人放了进来。

“你是仁和书院的学生?“姜鹤羽看到他肩上的行囊,问道,“这是要去何处?“

那书生垂下头,脸激动得发红,小声道:“山长,我考上了乡贡士,这是要去京城参加省试。”

姜鹤羽有些意外:“这是好事啊,祝贺你!”她视线落在他洗得发白的袖摆,“山高路远,不若同我们一道,也安全些。”

“不麻烦山长了,学生请了镖师的!”那书生受宠若惊,连连摆手,见姜鹤羽没有怨他弃医从文,胆子也大了些,躬身长揖,“山长,学生贸然打搅,也是怕往后到了长安,再无机会见到您。真的很感谢您,给了学生一个读书的机会,虽然学生医术不佳,但在书院的那几年,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

说到最后,他甚至有些忍不住哽咽。

姜鹤羽微微动容,走上前,拍拍他的肩:“谁说没有机会再见?我在大明堂等你。”

长安城外,皇帝亲自率百官迎接。

赵恒摘下面甲,露出那张群臣再熟悉不过的脸。众人哗然,心中那些阴谋的猜测和质疑顷刻消散。

他快步上前,搀扶住缓步而来的皇帝,牙齿轻颤,好半天才压住汹涌的情绪,一派恭谨道:“儿臣不孝,让陛下挂念了。”

皇帝握着他的手,目光落在他脖颈上那条狰狞的疤痕上,嘴唇微微发抖:“好孩子,回来就好。”

这一幕看得百官动容,纷纷称赞“母子情深”,其中不乏感性之人还红了眼眶。

然而表面上的平和只能骗骗那些心思单纯之人,更多的人早已暗中多番打探,惟愿能登上一艘经得起风浪的大船。

赵恒安稳回到秦王府后,齐王、韩王频频派人试探,后宫的太妃、公主也不遗余力地参与其中,整个皇家搅成一片浑水。

朝堂上,各方势力相互倾轧,姜鹤羽以四品的国子司业并医署令的身份上朝,每日都在应对不知从何处又冒出来的明枪暗箭,在各方势力中周旋。江离倒是被王大将军一语成谶,成了鸿胪寺少卿,镇日做些外宾接待与朝会礼仪的活计,偶尔在背后偷偷耍些阴招。

皇帝就这样静静坐在金銮殿上,一日又一日,一双看透世事的老眼默默注视着他们之间的争斗,并不插手其中。

直到永安十一年的冬日,她的头疾再次发作,这一回,比往常都每一回都要严重。

面对皇帝的雷霆之怒,一众太医束手无策,只好叫来了几乎从未在内宫看过诊的姜鹤羽。

御书房内,姜鹤羽看着皇帝不堪其苦的模样,取出银针,不卑不亢道:“陛下,臣请扎百会、风池二穴。”

下面的太医们顷刻间面色发白,心中直后悔为何要将这活阎王请来,慌忙道:“陛下,万万不可!”

皇帝虚虚睁开眼,头一回如此近距离地打量姜鹤羽,良久,她缓缓道:“你跟薛宛很像。”

姜鹤羽垂下头。

薛宛,每日朝会都站在她身边,一张利嘴舌战群儒的谏议大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