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开局给秦始皇科普法治思想[直播] > 4050(第10页)

4050(第10页)

伍爱华只能摇头说道:“只需要一个儿子继承军户,在明初的时候还好,明朝中期之后,因为军户太苦,家里往往都是让最不讨父母喜爱的儿子去做这件事情。”

“后面一家一户血缘繁衍成为宗族,就变成族中最没有权力的那户人家去当军户。”

“后来,当军户的这一支往往血脉断绝,不是因为贫苦和身份没有人家愿意嫁女,就是因为家中男丁战场死绝。”

“也因此,民众往往畏惧成为军户,最终军户的战斗力也直线下降,毕竟家里穷苦的人,能指望有什么好身板呢?”

伍爱华这话说完,朱元璋没忍住瞪大了眼睛:怎会如此?!

“当然,”伍爱华说道:“百户以上职位的军户就截然不同了,虽然百户放在朝堂上也只是小官,但是好歹比平头百姓要好的多,所以百户以上职位的军户生存和婚嫁还是不成问题的。”

“那年代的军户人家,至少要让家族子弟有钱读书,才谈得上改变命运,”伍爱华又说起了明朝两位首辅:“首辅张居正家里是辽王的一等侍卫,所以张居正才有了读书的机会,他十二岁秀才、十五岁中举、二十二岁进士,十五岁之前读书的钱几乎没可能是自己挣的。”

“李东阳后来也官居首辅,”伍爱华继续说着:“据说他三岁能写尺大的书法,经过神童试之后被当时的皇帝看中,七岁的时候由皇帝下令送他去顺天府学读书。”

“实现这一路径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他当时家在直隶,所以神童事迹很快上达天听,二是他家是金吾卫出身,家里条件不算多好,但是能够让他三岁之前就读书写字,毕竟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笔墨纸砚也是很贵的!”

“古代的风水师经常会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可见读书改变命运这事,古往今来就是东亚文明的认同。”

“论学生卷成绩的程度,东亚是远超过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中日韩三国都将高考看得很重,而且也不玩国外综合评定那一套,主要就是看高考成绩,毕竟综合评定这种事情,就和唐朝不糊名的科举一样,盘外招实在太多,阶级垄断的手段罢了。”

“糊名?”不同时空,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同时重复道。

“要说科举,还得看世家被屠地差不多了的宋朝之后了。”

“世家被屠?”唐皇和唐朝世家震动。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伍爱华忍不住说道:“我愿称黄巢是农民起义军中最会作诗的人!”

第47章

正在率领军队攻击长安的黄巢闻言大笑:“好好好!天幕懂我!”

世家此时已是心惊胆战:“宋朝之后,竟无世家?!”

此时,世家人都想到了伍爱华说的“糊名”。

糊名,顾名思义,也知道是在科举之时看不到卷子的名字。

李世民先是赞叹,而后又叹息:“开科举已经让世家不满了,大唐才刚刚稳固不久,糊名之事,还要徐徐图之才好啊。”

不然各地世家直接举了反旗,李世民虽然不惧,但也不愿。

已经和武则天夫妻同心一起朝着世家开刀,或者说扶持武则天就是为了要对抗王氏萧氏的李治则是思考着,世家已经被自己打压,如今如果再加一个科举糊名,会不会逼反他们?

魏晋的世家更是难以想象那种画面——他们连科举都没有,依然是九品中正制下出身决定一切,如何能够想象宋朝之后的风云跌宕?

伍爱华这时候还在说着:“唐朝世家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是暗箱操作,哦不,明面上操作让一个有才华的学子落了榜,就落到了被屠尽的下场。”

“这个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莫欺少年穷,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伍爱华这话一说,现代的观众们都笑了。

【恍惚以为我关注的不是历史博主,而是小说博主】

【别说,这话一说,黄巢有小说男主那个味道了,就是还差个退婚的未婚妻】

【什么这是历史博主吗?我还以为她是普法博主?】

【为什么一定要未婚妻?就不能是随身老爷爷吗?】

【这是普法博主?我还以为她是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我觉得黄巢这个设定更像是双男主,吃人的世道、受歧视的爹娘,背叛的兄弟、破碎的他】

【没差别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法制史拿的都是法学博士学位】

【前面的姐妹各说各的,居然也丝毫不受影响】

听着天幕的话,看着那些流动的弹幕,古人是真的不懂了:这些现代人究竟在说什么玩意儿?

因为这份不懂,古人的弹幕甚至都安静了一瞬间。

而后弹幕才大爆发——都是唐朝世家子弟的弹幕。

【黄巢因为科举落第就反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