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文豪1983 > 第46章 非军事区(第2页)

第46章 非军事区(第2页)

陈默打开袋子,取出一卷老旧的卡带,标签手写着:“娃,等你听。”

他放进录音机。

>“我是老赵,七十二岁,肺癌晚期。医生说最多三个月。我不怕死,就怕走得不清不楚。我有三个孩子,老大是你。你十岁那年,我打了你一耳光,因为你偷拿同学钢笔。你哭着说‘我不是小偷’,我把笔摔地上,吼‘穷人家的孩子更要脸’。后来才知道,是你同桌送你的生日礼物。我错怪你了。”

>

>(呼吸沉重)

>

>“第二件事,你高考落榜,想复读。我说‘家里供不起’,让你去煤矿。你走了那天,我在井口站了一夜,听着下面绞车响,每一声都像抽我耳光。我知道你恨我,可我不敢改口。当爹的,总以为狠心才是为你好。”

>

>(长时间咳嗽)

>

>“第三件……你结婚我没去。不是不想,是不敢。你妈走时拉着我的手说‘别再让孩子怕你’。我怕我一出现,你会当场翻脸。我就躲在你们婚礼酒店对面的树底下,看了你穿西装的样子,很高,很体面。我转身走了,眼泪掉进烟盒里。”

>

>(声音渐弱)

>

>“现在我要走了。如果你还能听见这段话,请原谅我这个不会当爹的人。我不是不爱,是我笨。要是能重来一次,我想抱你一下,说声‘辛苦了’。”

录音结束。

陈默闭眼靠在椅背上,太阳穴突突直跳。林晚默默递来一杯温水,没说话。

良久,他睁开眼:“联系这位读者,告诉他,我们会为他父亲举办一场‘迟到的告别仪式’。不办追悼会,只放一段录音,题目叫《父亲的道歉》。”

林晚点头记下。

当天下午,项目组召开紧急会议。有人提议趁势推出“临终语音保存服务”,被陈默否决。

“这不是生意。”他说,“这是救赎。我们要做的,是让人在还有机会的时候,把话说出口。”

于是,“沉默亭”新增功能:免费提供录音设备与指导手册,鼓励子女回家为父母录制生活片段。不限内容,不限时长,只需一句真心话。

消息发布后,反响远超预期。一周内,收到全国各地寄来的磁带、U盘、手机录音文件共计两千三百余份。有母亲哼唱儿时摇篮曲的,有父亲讲述年轻时参军故事的,还有一个盲人爷爷,对着麦克风一遍遍练习叫孙子的名字,生怕哪天喊错了。

陈默逐一听过,泪流满面。

其中一份录音来自东北农村。一位老太太用颤抖的手拿着手机,背景是鸡鸣狗吠:

>“柱子啊,妈不识字,闺女帮录的。你走五年了,打工没音信。村里人都说你发财不要家了,可我不信。你小时候偷抓一把花生都要分弟弟一半,咋会忘本?妈知道你在城里难,不敢打电话,怕你要钱。其实咱家好了,政府给了低保,房也翻新了。你就回来看看,哪怕站门口瞅一眼,妈也能睡踏实。”

>

>(抽泣)

>

>“前天梦见你小时候发烧,我背着你走十里路去看病。你在我背上说‘妈,等我长大挣钱给你买大房子’。我现在啥都不求,就求你平安。只要你活着,叫我一声妈,我就值了。”

陈默查了定位,派人前往当地核实。结果发现,所谓“失联五年”的儿子其实在深圳做外卖骑手,因车祸受伤住院两个月,手机丢了,身份证也没带全,一直没能联系家人。得知母亲还在等他,他在病床上嚎啕大哭,当即写下家书,请志愿者代为朗读并录音回传。

母子隔空对话那天,整个项目组都在场。

母亲听到儿子声音的第一秒,扑通跪在地上,双手合十朝南磕头:“老天爷,我没白活!”

那一幕,被林晚悄悄录了下来。

一个月后,“倾听信箱”正式落地江城社区中心。首日便收到三十七封信、十五段录音。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老年痴呆症患者写的便条,反反复复只有一句话:“今天有没有人来看我?我是张桂芳,我有个儿子叫建军。”

陈默让人把这句话制成语音,在信箱门口循环播放。

不久,一名中年男子闻声而来,听完当场崩溃。他是建军,常年在深圳做生意,不知母亲已患病。他抱着那台小喇叭痛哭:“我一直以为她忘了我,原来是我在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