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肃大人查金满堂那回,真是神了!”说书先生拍着醒木,“密探队在天津洋行一搜,就找出一百五十万两银,金满堂当场就蔫了!”
“还有柳家那爷俩,以为官大就能糊弄过去,结果还不是被肃大人查得底朝天!”台下有人接话,引得众人哄笑。
说书先生又讲起漕帮被查的事,把漕帮龙头带着银箱潜逃,却因银箱太重被抓的糗事说得活灵活现,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纷纷称赞整饬署办事利落。
此时的天牢里,金满堂从狱卒口中听说百姓给肃顺送万民伞的事,沉默了许久,苦笑道:“我掌了十年权,捞了五百万两银,却落得千人骂、万人恨,真是不值啊……”
狱卒撇撇嘴:“你要是早点像肃大人那样为百姓办事,也不会有今天。现在知道后悔了,晚了!”
金满堂低下头,再也说不出一句话,只有悔恨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
下午,肃顺带着沈敬言去街上查看民情,刚走到钱庄门口,就见百姓们有序地排队兑银,驻点官在一旁监督,没人插队,也没人吵闹。
“掌柜的,按细则,这庄票没问题吧?”一个百姓拿着票子问,语气里满是信任。
钱庄掌柜笑着点头:“没问题,您稍等,马上给您兑银。”
肃顺看着这一幕,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沈敬言轻声道:“百姓现在对钱庄信心足了,昨天还有人主动把藏起来的空票拿出来,说相信朝廷能兑。”
“这就是民心。”肃顺感慨道,“只要我们守着规矩,不辜负他们,钱法改革就一定能成。”
两人正说着,几个孩童拿着自制的小旗子跑过来,围着肃顺喊:“肃大人好!肃大人是大英雄!”
肃顺蹲下身,摸了摸一个孩子的头:“叔叔不是英雄,只是做了该做的事。你们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正首的人,为百姓办事。”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蹦蹦跳跳地跑开了,留下一串清脆的笑声。
回到整饬署,肃顺看着正厅的万民伞,提笔在纸上写下“不负民心”西个大字,贴在书桌前。他知道,这西个字不仅是提醒自己,也是提醒所有整饬署的官员——百姓的信任,比什么都重要。
傍晚,沈敬言汇报:“各地都传来消息,百姓对反腐和改革的评价特别高,还有几个府县的百姓也准备送万民伞过来。”
“让他们别送了。”肃顺摆摆手,“把心思放在落实细则上,让百姓实实在在受益,比什么都强。”
沈敬言应下,心里对肃顺更敬佩了——有这样不慕虚名、踏实办事的上司,改革哪有不成的道理?
当天晚上,整饬署的灯依旧亮到深夜。官员们在整理百姓的反馈,把合理的建议添到后续的改革计划里。肃顺看着窗外的夜色,心里充满了希望。
他知道,反腐和改革的路还很长,但有了百姓的支持,有了朝廷的信任,再难的路,也能一步步走下去。只要守住“不负民心”这西个字,大清的钱庄体系,一定能重回正轨,成为真正的“国之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