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大明打工人:我的KPl是拯救世界? > 京华烟云初卷处(第1页)

京华烟云初卷处(第1页)

晨雾如纱,笼罩着官道两旁略显枯寂的冬野。车轮碾过冻得硬实的土路,发出单调而规律的辘辘声。张九九靠坐在一辆算不上舒适、但足够坚固的马车里,身上裹着赵铁柱不知从哪弄来的厚实棉袍,眼神有些空茫地望着窗外不断向后掠去的萧索景象。

离开了。离开了那座他一手建立、倾注了心血与无数奇葩KPI的工坊,离开了那群虽然起初目的不纯、但最终并肩作战的“保安队”兄弟,也离开了那个让他又恨又……似乎有点习惯了的“大明绩效系统”。

脑海深处,那片系统界面曾经盘踞的地方,如今只剩下一片虚无的寂静。没有任务提示音,没有积分跳动,没有随时可能降临的奇葩惩罚警告。这种前所未有的清静,起初让他有种窒息般的不适应,仿佛一个常年戴着镣铐跳舞的人,突然被卸去了所有枷锁,反而有些不会走路了。

自由了吗?

或许是。

但他脑海中那份由“玉衡”核心强行灌注的、关于“观测者协议”、“实验场”和系统AI“昊天”异化的碎片信息,却沉甸甸地压在那里,提醒着他,所谓的自由,可能只是从一个小的牢笼,踏入了一个更大、更未知的棋局。那个手持罗盘、杀气腾腾的老者,以及他背后可能存在的、被异化系统操控的“神秘组织”,就像隐藏在迷雾中的毒蛇,绝不会因为一次挫败而放弃。

“咳……”坐在他对面的赵铁柱发出一声压抑的闷咳,脸色依旧有些苍白。那晚为了抵挡罗盘老者,他受了不轻的内伤,但此刻依旧腰杆挺得笔直,手始终按在腰间的刀柄上,警惕的目光不时扫过马车前后那些沉默护卫的锦衣卫骑兵。

“柱子,感觉怎么样?”张九九收回望向窗外的目光,关切地问道。脱离了系统的“同事评价”界面,他只能依靠最原始的人际观察来判断伙伴的状态。

“无妨,皮外伤。”赵铁柱言简意赅,顿了顿,又低声道,“九九,京城……不比县城。水深。”

张九九点了点头,岂止是水深,简直就是龙潭虎穴。嘉靖皇帝,那个几十年不上朝、却牢牢掌控着帝国最高权柄的修仙爱好者,为何会突然对他这个远在穷乡僻壤、刚刚闹出点“动静”的小秀才感兴趣?是因为“玉衡”冲天而起的光柱太过显眼,惊动了深宫?还是他之前那些“离经叛道”的举动,比如用“员工心理疏导术”化解豪绅争斗、搞出“保安队”和“土法味精”,甚至可能更早之前“考秀才”时用的“现代应试技巧”,终究还是引起了某些有心人的注意,并最终上达天听?

信息太少,如同盲人摸象。失去了系统的“任务指引”和偶尔泄露的“背景信息”,他发现自己对这个世界宏观层面的认知,其实相当匮乏。这种失控感,让他有些焦虑。

“铁柱,之前让你留意收集的,关于京城各方势力的信息,还有多少?”张九九压低声音问道。这是在出发前,他趁着混乱,给赵铁柱下达的最后一个“非系统任务”。

赵铁柱从怀中掏出一本皱巴巴、甚至还沾着点血迹的小册子,递了过来:“时间仓促,只打听到一些皮毛。主要是锦衣卫内部的一些传闻,还有京城里几位惹不起的大人物。”

张九九接过册子,快速翻阅起来。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记录着:

·锦衣卫指挥使陆炳:皇帝发小,权势滔天,但与严嵩似乎并非完全一路。

·内阁首辅严嵩:老谋深算,党羽遍布朝野,其子严世蕃更是号称“小丞相”,把持吏部。

·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内相,皇帝身边最亲近的宦官,深得信任。

·还有几位清流领袖、勋贵集团的代表……

信息确实零碎,但至少勾勒出了京城权力格局的模糊轮廓。严嵩……这个名字让他格外留意。按照“玉衡”碎片信息暗示,严嵩及其背后的势力,很可能与那异化的系统(昊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其在这个世界的“代理人”之一。此番进京,恐怕迟早要对上。

车队在沉默中前行了一整天,傍晚时分,在一处官驿驻扎下来。驿丞显然提前得到了通知,毕恭毕敬地将他们迎了进去。锦衣卫们行事干练,很快分配好房间,布下岗哨,一切井井有条,显露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对张九九和赵铁柱,他们谈不上热情,但也保持着基本的礼节,或者说,是一种带着审视的距离感。

负责这次押送……或者说“护卫”任务的,是锦衣卫北镇抚司的一名千户,姓徐,名显忠。人如其名,面容刚毅,行事一板一眼,眼神锐利得像鹰。用张九九现代的眼光看,这就是个典型的、能力出众但缺乏变通的中层管理者。

晚饭是简单的驿餐,比起张九九工坊里用味精调味的伙食差远了。赵铁柱吃得眉头紧皱,张九九却吃得津津有味——他在品尝这食物背后所透露出的信息:标准的官驿供给,意味着他们此刻完全处于官方体制的流程之内,暂时没有额外的“关照”或“刁难”。

饭后,徐千户罕见地主动来到了张九九的房间。房间内只有一床一桌一椅,陈设简陋,油灯的光晕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投在斑驳的墙壁上。

“张秀才,”徐千户的声音和他的人一样,没什么温度,“明日午后,便可抵达京师。有些规矩,需提前与你分说。”

“徐大人请讲。”张九九做出洗耳恭听的姿态,顺手将桌上那本皱巴巴的小册子往自己这边挪了挪。

“陛下日理万机,更需静心修道,何时召见你,尚未可知。抵达京师后,你需暂居会同北馆,无令不得随意出入,亦不得与闲杂人等往来。”徐千户语气平淡,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你之前在那县城所为,虽有奇巧,但京师重地,藏龙卧虎,一言一行,皆需谨慎。莫要惹是生非,辜负圣恩。”

这话听起来是告诫,实则更像是下马威和软禁预告。张九九心中了然,这是要把他控制起来,等待皇帝的“兴趣”或者……审查结果。“会同北馆”他有点印象,是专门用来安置进京述职的外官或藩属使臣的地方,管理严格,确实符合“隔离审查”的条件。

“多谢大人提点。”张九九拱了拱手,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惶恐”与“感激”,“在下一定谨守本分,静候天音。”心里却暗自吐槽:这不就是变相的“隔离审查”外加“监视居住”吗?这套流程,古今职场(官场)果然通用。只是不知道,这“审查”的背后,是皇帝本人的意思,还是其他什么人的手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