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那是陈渊的一缕意念,悄然归来,只为见证这一刻的和解与释怀。
***
这一年,守愿学宫举行十年大典。
九大分院齐聚,铁山率老兵列阵于观礼台侧,柳红绡携《续命十三章》全本献于祠前,苏婉儿则带来山村孩童亲手绘制的百幅画卷,皆是“那个无名少年”
的模样。
叶清瑶始终未至。
众人以为她仍在闭关,直至深夜,才有人发现她独自立于书院旧址的观星台下,仰望北斗。
“你还记得吗?”
她对着虚空轻语,“你说过,等风铃响三次,你就回来。”
风起,铃响。
一次。
二次。
第三次尚未响起,她已闭上双眼,唇角微扬。
忽然,铁锄震动。
一声闷响,惊动四方。
紧接着,整座荒原下的白骨齐齐颤动,第九十九锚点旧址裂开一道缝隙,从中升起一点微光,悬浮空中,缓缓凝聚成形??竟是一枚玉佩,与当年柳红绡所持一般无二,只是色泽更深,近乎漆黑。
玉佩缓缓飞至叶清瑶面前,轻轻贴上她的掌心。
她睁开眼,泪水滑落。
“这不是召唤……这是回应。”
她低声说,“他们一直在听。”
***
数日后,一封密信传至各大势力手中。
信无署名,仅有一图一语。
图是一座新立的祠堂,建于悬崖之巅,背后是万丈云海;语仅八字:
**“灯在人间,何须归处。”
**
各地纷纷效仿,在极北雪原、南岭深渊、西漠孤峰、东海礁岛……相继建起新的《同归祠》。
它们形态各异,却共有一个特征:祠顶必悬一盏长明灯,风吹不熄,雨打不灭。
传说,每当有人真心告别的那一刻,那灯便会微微一颤,仿佛收到了讯息。
更有旅人言,在无人之境偶遇流浪少年,衣衫朴素,眼神清澈,随身只带一盏小灯与一本破旧笔记。
他不收钱财,只为人讲一段故事,或替人写一封未能出口的信。
有人问他从何处来。
他说:“从黑暗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