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顾五年,双喜临门。随着啼声响彻宫阙,许皇后诞下长子,宫中喜得麟儿。顾来歌大喜,亲自为其取名"今朝",寓意"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大赦天下。
也就在这一年,伶舟洬在户部任上锋芒毕露。他杀伐果决,稳重成熟。五年间厘清税赋、整顿漕运,使国库岁入翻倍。八月初十,原户部尚书致仕,他顺理成章地再获擢升,接任尚书之位,成为大戠开国以来最年轻的户部尚书,总掌天下钱粮。
而陆庭松因镇守北境有功,也再进一步,授正三品天策大将军,总领京城防务。
更让陆庭松欣喜的是,夫人常相思在这年冬天,为他诞下一个女儿,为念皇恩,也为寄寓恬淡之愿,他为女儿取名"眠兰"后,再度前往边关镇守。正如他当年所言,边关由他来守,无人敢来犯。
此时的朝堂,君明臣贤,边境安宁,海内升平,俨然一派盛世气象。顾来歌时常抱着牙牙学语的皇子,对伶舟洬和陆庭松笑道:
"待今朝长大,这太平江山,还要靠你们这些叔伯辅佐啊。"
然月满则亏,盛极必衰。
天顾八年冬,瘟疫以燎原之势,自江南蔓延至京城。
尽管太医院全力救治,疫情还是突破了宫墙。皇后许氏因前往京郊佛寺为灾民祈福,不幸染疾。顾来歌日夜守候在病榻前,眼睁睁看着心爱之人日渐憔悴。
天顾九年,榴火初燃时节。
皇后薨逝的哀钟响彻阙都。缟素如雪,覆盖的皇城像座巨大的陵墓,连空气都凝着化不开的悲恸。
这位年轻的帝王尚未从丧妻的剧痛中缓过神来,礼部便以"疫病而薨,恐为天谴"为由,谏言皇后不得入葬皇陵。顾来歌勃然震怒,掷碎九龙玉镇,哪怕朝堂之上乌泱泱一片群臣跪伏,却始终无法平息他心中哀恸。
顾来歌在灵前跪了三日,任谁劝都不肯起身。曾经清隽的帝王如今形销骨立,眼底只剩一片死寂的灰败。
"珩诀。。。"伶舟洬轻唤了声便哽住。他如今已是户部尚书,却仍改不了旧时称呼。见顾来歌毫无反应,他默默将大氅披在对方肩头,转身时与刚赶回的陆庭松视线相撞。
陆庭松风尘仆仆从边关归来,铠甲上还沾着月华凝就的寒霜。他望着灵堂上"贤德皇后"的匾额,伶舟洬瞧见他喉结滚动,眼底悲痛浓重到化不开:"我才离京四年,怎就。。。"
"是大疫。"伶舟洬低声道,"太医说,皇后为免人心惶惶,隐瞒病况多时。。。"
话未说完,顾来歌突然剧烈咳嗽起来。两人猛然转身时,却正巧看见顾来歌紧闭双眼,呕出一口鲜血溅在素白孝服上,如雪地红梅,刺目惊心。
"陛下!!!"
此后的三个月,皇帝彻底罢朝。帝师赵如皎多次求见劝诫,痛心疾首:"陛下!江山社稷系于一身,岂可因私废公!"
但无论他如何苦劝,顾来歌始终独自坐在窗边的阴影里,曾经明亮锐利的眼眸此刻空洞无神,脸颊凹陷,胡茬凌乱,如苍老十岁。
奏折在嘉政殿堆积如山,各地急报石沉大海。赵如皎见他这副模样,最后一次拂袖而去,径直走向伶舟洬的府邸,留下一声沉重叹息:
"国事繁重,总要有人决断。否则,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伶舟洬沉默良久,最终在赵如皎的目光下轻轻点头:"学生明白了。"
彼时已至深秋,潇潇雨打梧桐叶,声声入耳不入心。
起初,伶舟洬还只是代批些日常政务,用那方顾来歌早年赐予、用于紧急事务的"天顾之宝"小玺。他模仿着皇帝的笔迹,在奏章上写下“知道了”、“依议”。
他依旧谦卑恭敬,总是垂着眸子道一句“才疏学浅,恐误朝政”,会在决断前后,再三过问赵如皎。但赵师年事已高,心力憔悴。而伶舟洬天资聪颖,处事慎重,过几日之后,竟能模仿顾来歌朱批,至七八分相似。
因此,渐渐连军报也经他手。他越来越得心应手,那些错综复杂的政务,在他手中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