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重生当个富豪吧 > 变化(第2页)

变化(第2页)

“哎,嫂子,这开春种地,你家云云谁给看着?”瑛子四岁,轩轩还吃奶,张翠翠也发愁。

“我也发愁呢,你家还好,大娘闲着帮忙给看着,我们家,梅子学手艺估计没空,他小叔,那个身体也不行,这婶子大娘,不是亲婆婆也尽心啊。”

张翠翠想了想,“嫂子,你说咱们村开个育红班怎么样?三哥是妇女主任,到时候,你当个育红班老师,不是挺好?”

当晚,赵小田回家就和李三木说了这个情况,第二天,张翠翠去村部找李三木问政策。

“弟妹啊,大牛不是忙着弄杂货铺,你怎么还要张罗这个育红班?”李三木不想操这个心。

张翠翠有话说,“三哥,咱村小,孩子少,可也不能没教育,三婶家大弟弟是民办老师,以后说不定转正,那你家嫂子可是当过老师的高中生,这要是村里有育红班,那嫂子不也能当小老师?再说了,咱村里办育红班,不是也能和上级申请政策支持,这也是你这个妇女主任的功劳不是?解放妇女,咱村里可有不少巧手,杂货铺那书套不是赵裁缝送来的,说是搭配着书卖,要是妇女挣钱多了,你这工作也好做不是?”

李三木的搪瓷缸子在桌上转了个圈,茶水溅出几滴。他盯着张翠翠看了半晌,突然笑了:"弟妹,你这张嘴能把死人说活。"

他拉开抽屉,翻出个红头文件:"县里刚下的通知,要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手指在"每个生产队至少设立一个育红班"那行字上重重一点,"但经费自筹。"

当天晌午,张翠翠就拉着赵小田去了大队部,这里有两间闲置的厢房堆满农具,墙角还盘着去年的蜘蛛网。

"地方现成,"张翠翠踢开挡路的破箩筐,"桌椅板凳找五爷爷借,黑板。。。"她突然想起周文送来的包装箱,"拆了刷墨汁!"

赵小田却盯着斑驳的墙面发愁,"教材呢?玩具呢?总不能让娃娃们干坐着。"

"我有办法!"李梅抱着匹碎花布进来,"赵师傅说了,边角料随便用!"她抖开布头,里面裹着十几个色彩鲜艳的布偶——有塞了麦麸的计数小熊,有缝着纽扣的认字卡片,最绝的是用篷布余料做的"军用书包",结实得能当沙包扔。

第二天一早,张翠翠在村口堵住了去镇上的李三木:"三哥,给个准话!"

李三木的自行车把上挂着公文包,闻言叹了口气:"你赢了,"他从包里掏出张纸,"这是公社批的民办教师补助,每月十二块五。。。就是你嫂子当老师这个事儿吧,得村里全民表决。。。"

话没说完,赵小田突然从杂货铺冲出来,举着封信,"县妇联的回信!说咱们的妇工结合育红班模式很有创意!"

原来张翠翠偷偷写了申请,把育红班和妇女手工组绑在一起报了上去,这还是梁红出的主意。

现在好了,赵寡妇的绣花班算"教学实践基地",老太太们缝的布偶成了"教具制作",连杂货铺准备卖的书本都成了"文化扶贫"。

正月十五元宵节,公社门口贴出大红告示:《关于发展农村个体商业的若干规定》。张翠翠挤在人群里,耳朵竖得老高:

"。。。。。。允许经营小百货、图书报刊。。。。。。月营业额不满二百元免征工商税。。。。。。"

王会计在旁边直咂嘴:"翠翠,你们这步棋走对了!"

当天下午,李大牛就把杂货铺的招牌挂了出来——"利民综合服务社",底下还用小字标着"日用百货·图书文具"。最显眼的位置摆着周文捎来的二十本连环画,封面上霍元甲的拳脚虎虎生风。

开张头一天,半村的孩子都挤在柜台前。铁蛋家小子攥着压岁钱,眼睛黏在《少林寺》画本上挪不开,"翠婶,这个能租不?一天一分钱!"

张翠翠还没答话,赵寡妇的大嗓门就从后院传来,"租什么租!买回去好好认字!"老太太抱着刚绣好的布书套过来,"买书送套子,弄坏了赔双倍!"

原来赵寡妇是弄了很多书套过来搭配着图书卖,这还是李梅给出的主意。

太阳西斜时,张翠翠扒拉算盘珠子一合计:光是图书就卖了八块六,比预想的多三倍。更让她惊喜的是,几个送孩子来买书的媳妇,顺带捎走了针线和顶针——赵寡妇的绣花班,这下又有新学员了。

夜幕降临,李大牛在篷布檐下挂了盏马灯。昏黄的灯光里,新书的油墨香混着竹子的清气,熏得人心里暖融融的。

"翠翠,"李大牛突然说,"等麦收了,咱把西厢房也改造成阅览室吧?"

张翠翠望着玻璃柜里所剩无几的连环画,突然想起梁红说的话,"现在全县缺三十万个书包。。。"她的眼睛在灯光下亮得惊人,"不光要阅览室,咱们还得办个缝纫组!"

夜风拂过篷布,发出轻微的哗啦声。这声音混着远处育红班孩子的笑闹,奏响了1986年春天最动人的乐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