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 第375章 明州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1页)

第375章 明州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1页)

蝉鸣聒噪,炽烈的阳光将市委大院里的柏油路面晒得有些发软。空气中弥漫着夏日特有的、混合着植物蒸腾和汽车尾气的燥热气息。一个多月的时间,足以让一场惊天风暴逐渐沉淀下来。从街头巷尾热议的焦点,转变为文件柜里厚厚的卷宗和报纸上总结性的报道。北河村问题专项处置领导小组的牌子依然挂着,但工作的重心,已经在郑仪巧妙的引导下,悄无声息地发生了转变。四海集团的罪恶被彻底钉在了耻辱柱上,主要涉案人员等待审判,受害群众拿到了首批足额补偿款,媒体上的声讨之声渐渐被各种“展望未来”、“重塑辉煌”的正面宣传所取代。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场由北河村事件引发的官场地震,似乎正走向尾声,即将以市委的全面胜利和四海集团的彻底灭亡而告终。但只有极少数置身漩涡中心的人才能感受到,一种新的、不同于之前刀光剑影的紧张感,正在悄然滋生、蔓延。那种紧张感,源于“重建”过程中,对四海集团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和庞大经济遗产的争夺与分配。而这一切的焦点,几乎都集中在了郑仪一手推动成立的——“明州市城市发展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明州城投集团”)之上。这个名字,比最初设想的“国有资产投资运营公司”更大气,也更含蓄,但权责范围却更加庞大。它不仅囊括了四海集团留下的所有优质土地储备、在建工程项目、部分勉强优质的不动产,更被郑仪赋予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使命。作为未来明州市政基础设施、重大公共服务项目的主要投资、建设和运营主体。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一个处理烂摊子的平台,更是一个掌控着明州未来城市发展命脉的巨无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谁掌控了明州城投集团,谁就在很大程度上,掌控了未来明州至少五到十年的城市建设方向和巨额资金流向。这块肥肉,太诱人了。诱人到足以让许多原本蛰伏的力量,开始蠢蠢欲动,暗中角力。领导小组的会议频率降低了,但小范围、高层次的磋商和汇报,却变得更加频繁和隐秘。郑仪的办公室,以及偶尔使用的市委小会议室,成了这种新博弈的核心场域。此刻,市委小会议室里。烟雾缭绕。邹侠坐在首位,指尖夹着烟,眉头微锁,听着郑仪的汇报。郑仪站在投影幕布前,激光笔的光点在一张复杂的股权结构和组织架构图上游走。“……综上,明州城投集团的组建方案,经过多轮论证和修改,已经基本成熟。”“集团注册资本初步定为50亿元,由市财政出资控股,同时吸收市城投公司、市国投公司等多家市属国企的优质资产和现金入股,确保国有资本绝对控股地位。”“集团下设地产开发、城市建设、资产运营、金融服务等多个专业化子公司,实行市场化运作,现代化管理……”郑仪的声音平稳清晰,逻辑缜密。张林坐在邹侠左手边,身体微微前倾,听得全神贯注,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这个方案,凝聚了他一个多月来的心血,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以市长身份,执掌这家巨无霸国企,大刀阔斧建设新明州的宏伟蓝图。邹侠右手边,坐着常务副市长马天祥。他看似也在认真聆听,偶尔还赞同地点点头,但眼神深处却是一片冰冷,偶尔瞥向郑仪和张林的目光,带着难以察觉的讥诮和警惕。五十亿?国有绝对控股?说得好听!这分明是要把原本可能流入各个口子、被各方势力分食的肥肉,全部收拢到这一个筐里,然后由他郑仪,或者说他支持的人来掌控分配!好大的手笔!好深的算计!马天祥心中冷笑。他试图从方案中找出破绽,找出可以攻击的点。但他不得不承认,郑仪把这个方案做得极其“漂亮”。从政策依据,到经济效益,再到社会稳定,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几乎无懈可击。尤其是高举“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杜绝第二个四海出现”、“政府主导城市发展”这几面大旗,政治正确得让人无法反驳。他几次想开口,提出一些“谨慎”、“循序渐进”的建议,比如注册资本是否可以分步到位,入股国企的范围是否可以再商榷,甚至暗示是否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有实力、有信誉”的民间战略投资者……但每次话到嘴边,看到邹侠那沉思的表情,看到郑仪那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他又强行咽了回去。他感到了压力。一种对方占据绝对道理和战略高地带来的、无形的压力。他现在硬扛,不仅徒劳无功,反而可能暴露自己,引火烧身。必须忍。等待时机。,!“……关于集团领导班子人选的问题。”郑仪终于说到了最核心、最敏感的部分。会议室里的空气立刻变得耐人寻味了起来。“鉴于集团地位特殊,责任重大,其领导班子,特别是董事长、总经理的人选,必须高标准、严要求。”郑仪的目光扫过邹侠、张林和马天祥。“我认为,原则上,董事长应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兼任,以确保集团发展战略与市委市政府整体规划保持高度一致。”张林的差点按捺不住就要点头!市政府主要领导兼任?那不就是他这位市长吗?!然而,郑仪接下来的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熄了他的狂热。“但考虑到张市长政务繁忙,难以兼顾具体事务,因此,建议由张市长代表市政府,对集团进行宏观指导和控制。”“集团设专职党委书记、董事长,作为法定代表人,主持全面工作。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负责日常经营。”张林愣住了,脸上兴奋的表情瞬间凝固,一阵巨大的失落感涌上心头。不是他?只是……宏观指导?那和挂个名有什么区别?郑仪仿佛没有看到他的表情,继续平静地说道:“党委书记、董事长的人选,必须政治过硬,原则性强,熟悉经济和党务工作,有较强的统筹协调能力。”“总经理人选,则要求专业能力突出,市场意识强,有大型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他略微停顿了一下,给出了一个看似充分尊重在场所有人的选择。“请组织部结合近期全市干部摸底情况,尽快提出一个初步的候选人名单,供书记和市长斟酌。”皮球,被巧妙地踢给了组织部,也踢给了邹侠和张林。既没有独断专行,又牢牢掌控了提名的主动权和建议权。马天祥心中暗骂一声“滑头”,刚想开口建议是否可以扩大选人范围,或者从省属国企甚至外地交流干部中考虑……邹侠却突然掐灭了烟头,缓缓开口了。“郑秘书长的考虑很周全。”他声音沉稳,一锤定音。“明州城投集团,是明州未来发展的新引擎,也是深刻吸取四海教训的试验田。班子配强配优,是成败的关键。”“组织部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郑秘书长刚才提的标准,尽快拿出一个负责任的意见。”他直接肯定了郑仪的标准,并且将“拿出意见”的任务明确给了组织部,无形中默认了由郑仪主导的这次干部摸底的有效性。“至于董事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兼任的问题……”邹侠沉吟了一下,看向张林。“张市长的确政务繁忙,我看,就先按秘书长的意见办,设专职董事长。张市长代表市政府进行监督指导,这样也好,更超脱,更能把握方向。”张林心里五味杂陈,既有些失落,又不敢反驳邹侠,只能勉强挤出笑容点头:“书记说的是,我听市委的安排。”邹侠点了点头,最后看向郑仪:“这件事,就由郑秘书长牵头,组织部、国资委配合,尽快落实。方案和人选,尽快上常委会研究。”“好的,书记。”郑仪平静应下。散会后,张林有些失魂落魄地回到办公室。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一时难以适应。原本以为能亲手执掌这艘航空母舰,结果却发现,自己只是个站在岸边挥旗的。那种感觉,就像眼看着一桌盛宴,自己却只能闻闻香味。郑仪回到办公室,脸上看不出丝毫波澜。张林那点失落和期盼,他看得一清二楚,但并不在意。一个成熟的政客,早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对显而易见不可能属于自己东西的欲望。明州城投集团,从构思之初,就绝不是为张林,或者任何其他试图分一杯羹的势力准备的。它的诞生,只有一个目的。成为他郑仪手中最有力、最直接的经济权杖,彻底扭转明州过去那种“权力被资本裹挟”的畸形生态。他要做的,不是建立一个看似庞大、实则被各方势力渗透成了筛子、只能靠垄断资源和政策输血存活的空壳城投。他要建立的,是一个真正具备强大市场竞争力、能够高效配置资源、并且绝对服从于市委,或者说,服从于他郑仪意志的市场化投资运营主体。资本,必须被关进笼子里。:()权势巅峰:分手后,我青云直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