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流量下水道,怎么越摆越火了 > 第197章 暑期档的热闹落幕(第2页)

第197章 暑期档的热闹落幕(第2页)

小陆坐在车里,看着窗外渐渐远去的身影,心中涌起一种久违的踏实感。这不是胜利的喜悦,而是一种确认:他们所坚持的东西,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无数普通人的心底。

返京途中,舆情再度升温。

一段名为《十年之问》的短视频突然爆红。视频由一名B站UP主制作,以时间轴形式对比了《赤焰》被删减前后的内容差异,辅以当年观众评论与今日《无双》反响的交叉剪辑。背景音乐是一首无歌词的钢琴曲,缓慢而沉重。

视频最后打出一行字:

>“我们等了三年,不是为了看一部电影,而是为了等一个人回来??那个敢说真话的中国导演。”

短短六小时,播放量突破两千万,弹幕刷满“致敬”“泪目”“这才是文艺的力量”。

与此同时,多家主流媒体罕见发声。《南方周末》刊发专题报道《谁在守护银幕的尊严》,文中引用多位业内技术人员证言,证实近年来确有资本通过“联合投资+幕后施压”方式干预创作自主权;央视六套深夜播出特别节目《光影背后》,回顾近二十年国产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兴衰史,虽未点名,但诸多案例指向清晰。

更令人震动的是,一位曾参与《赤焰》审查工作的退休官员在接受匿名采访时坦言:“当时压力很大,上级部门接到投诉,说影片‘渲染军事冲突’‘不利于社会稳定’。可现在回头看,那不过是讲了一个士兵的成长故事罢了。”

舆论雪球越滚越大。

当晚八点,微博热搜前十中,《无双》相关话题占据五席。其中#方盛建议设立艺术保护基金#高居榜首,起因是他接受采访时的一句话:“我希望以后的年轻人拍电影,不用再考虑‘能不能过审’,而是只问自己‘值不值得拍’。”

这句话迅速被网友做成各种表情包传播,“值不值得拍”甚至成为新晋网络流行语。

然而,风暴中心的人却异常冷静。

当晚十一点,小陆回到公司,发现办公室灯还亮着。推门进去,竟是彭树良坐在沙发上翻看一份厚厚的文件。

“你怎么来了?”小陆惊讶。

“睡不着。”彭树良抬头,眼神疲惫却明亮,“刚开完董事会,中影决定追加投资三千万元用于《无双》全国路演及公益放映,覆盖百所乡村中学和边防哨所。”

小陆坐下,倒了杯水:“他们不怕惹麻烦?”

“怕。”彭树良苦笑,“但他们更怕历史记下一笔:当一部好电影出现时,我们选择了沉默。”

两人聊到凌晨。临走前,彭树良忽然说:“你知道最讽刺的是什么吗?当年逼《赤焰》删片的那位领导,昨天私下托人带话给我,说他也看了《无双》,很感动,建议我们可以申报国际奖项。”

小陆冷笑:“所以他现在又成了伯乐?”

“权力就是这样,”彭树良叹道,“它不会承认错误,只会顺势而为。但我们不一样。我们要记住是谁最先点亮火把的。”

第二天,《无双》正式公映。

零点场票房刷新国产剧情片纪录,单日总票房达2。3亿,猫眼评分9。6,淘票票9。5,豆瓣开分8。9,且呈缓慢上升趋势。

更关键的是,观影人群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数据显示,25岁以上观众占比高达67%,三四线城市购票率同比上涨41%,许多县城影院出现久违的排队现象。

而在社交平台上,讨论早已超越电影本身。

#为什么我们需要〈无双〉#

#当艺术拒绝妥协#

#致那些不肯低头的人#

一个个话题持续发酵。有人发起“寻找身边的无双”活动,征集普通劳动者的故事;有高校组织专场观影研讨会;甚至有退伍军人团体自发组织集体观影,并在现场齐唱军歌。

这一切,都被小陆收录进每日舆情简报。

第四天,他又收到一封匿名邮件,附件是一张照片:他昨晚与彭树良在办公室谈话的画面,角度隐蔽,显然被人跟踪偷拍。

邮件标题写着:

>“你们已经够红了,别再贪心。”

小陆盯着屏幕看了很久,然后转发给安保团队,附言:“查一下最近三个月进出大厦的所有访客记录,特别是打着‘合作洽谈’名义的陌生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