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穿书给权臣冲喜后 > 220230(第8页)

220230(第8页)

村人们聚一起收拾着高粱穗,不禁想起以前为了省粮一年到头都不敢吃饱。再看看如今,哪怕是平年,都不担心挨饿。还有棉花,虽然地不好收成少,但村人们也不多求,少少种一点够自家用就好。

因此,哪怕马上要收秋税,家家户户也是脸上带笑,聊起天来都中气十足。

“我年轻那会儿啊,在县里听一个南边好远地方来的人说过,南边有些地方种高粱。北边好像就没怎么听说过有种,我还当种不了。而且当时我听到的产量可低了,一亩地才产百来斤,哪像我们现在的,四百多斤呢!”

“那哪能一样啊,这可是圣上送来的种子,沾了仙气的!”

“别说人家以前产量低,我们种麦子以前不也低。要不是圣上送来新种子,我都不敢想这辈子能有吃饱的时候。”

“咱们这儿地贫,以前能开来种麦的地都开了,没想到种不上麦的地还能种高粱。不过不是说这高粱不能连着种,那明年该种啥?”

“豆吧,去年就种上高粱的那些人家,我看今年都种了豆。《旬报》上不是说,啥粮食都可以和各种豆子换着种。”

“不止豆呢,我记得当时说了好多种种法,好像也可以接棉花。记不住了,回头再寻村长问问吧。”

“那看来明年还得再努力多开上几亩。幸好这高粱不挑地,也好伺候,赖地都能活。”

“不过哦,前阵子我去县里寻二叔公,听说明年好像会推广什么花生的,可以接着麦子种,但开头有个把月得套种。还说朝廷会来人教怎么套,高粱也能套,套大豆、套花生,好像就不用非得隔年。”

“得了吧,你上回还说知县求到了亩产两三千斤的什么豆什么薯,哪儿有影子啊。”

“求到了不也得明年才能种嘛,这花生听说也是知县好不容易求来的。有好东西哪里不抢啊,好像说知县考科举时拿了个第二还是第三,在圣上跟前得脸,才能弄得来呢。”

“这话我倒是信,不然咱们也种不上胡萝卜。但亩产两三千斤就算了吧,这世上哪可能有这种东西!要不就是外头人传岔了,要不就是你听岔了。”

“开始我也不信,但二叔公说西南边都种过几年了!虽然《旬报》没登,但给上官们看的邸报上登着。换到咱们这儿,就算地再不好,出不了两千斤也总能有一千斤。那就真不怕挨饿了!”

干活的众人正说着话,见有人已经从地里把高粱杆子收回来,都扬声打招呼。

就有人问:“诶,九哥,我怎么好像记得,你们家今年种的高粱和去年的不一样?”

那九哥笑道:“种了三亩甜杆的,其他都一样。”

众人纷纷问:“甜杆的有什么不同?”

九哥:“一亩地大概少收个五六十斤吧,不过杆子能熬糖稀。我们合计着粮食够吃,就种一点来弄糖。”

这边众人惊了:“能熬糖?!”

南边贩来的沙糖贵,这里的村人以前穷得饭都吃不饱,顶多过年时咬牙买上一两块饴糖给孩子甜甜嘴。也就是去年种上胡萝卜,今年才尝到点甜味,可又哪敢奢想自己家里能弄糖?

九哥身边的另一个汉子回道:“村长刚拿到最新一期《旬报》,上头登有用甜杆熬糖稀的法子。虽然只是水,结不成块,但总是一口甜。等高粱收拾好,我们就开始做。”

九哥笑说:“到时熬出来,大家都来尝尝,喜欢就拿点回家。”

众人立刻应下,但当然不能白拿,都说到时拿东西去换。

随后话题就转到甜杆高粱和糖稀上,不断有人满脸感恩地念着“圣上仁慈”“天恩浩荡”。

突然有人说:“圣上不是还开了恩降盐价吗?是不是快了?”

“快了快了!我记得上回县里是通知,再过几日就来抽丁,今年的力役就是去运盐!”

“按着《旬报》上说的新盐价,终于不用大半年都吃淡食了!”

“不是说,和近海地方的盐价比,咱们这儿还是挺高……”

“那没得办法,大老远运过来呢,能买得起就知足吧。现在为了干活那阵能吃足盐,不下地时嘴巴就淡得很。”

“得亏去年村长淘换回一点辣椒种,今年才算吃饭有点味道。”

众人叽叽喳喳地说着。往年一提抽丁服徭役,家家户户都愁眉苦脸,今年却是带上了一份期待。

*

丰泰五年十月,一条官道上。

说是官道,其实路也没怎么维护,两边林子夹着窄窄的一条土路。幸好最近还没落雨雪,地面不算难行。

一支长长的车队走在路上。拉货的车子一辆连一辆,每辆车上都堆着满满的麻袋。运货的人也不少,一半帮着推车,另一半腰间胯刀的,却是围绕在车边走着。

这个时节北边的风已经有点割脸,开口就吃着风,所以没什么人说话,所有人都在埋头赶路。

走着走着,就看见前方路边支着个不小的茶摊,两只炉子上坐着大水壶,冒出的白气实在是诱人。

车队走到近前,茶摊老板堆着笑脸大声招呼:“各位大叔大哥,天色还早,喝口热茶暖和暖和再走吧。不贵,一碗只要一文钱,若是包下一大壶,就是二十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