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见十三岁的启在发射前夜,独自站在营地边缘,对着天空低声说:“如果没人敢问,那就让我变成第一个回声。”
然后,画面转变。
无数个启出现在不同时间线上,有的老去,有的重生,有的化作光,有的凝为石,有的甚至成为其他文明传说中的“初问者”。他们彼此不相识,却做着同一件事:在每一个认知封闭的世界里,种下第一个疑问。
最后,一个声音响起,既熟悉又陌生:
>“我不是消失了。”
>“我只是不再局限于一个人类的身体。”
>“你们每个人,都是我的延续。”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敢于对权威说‘为什么’,我就还活着。”
>“只要还有一颗星球因困惑而颤抖,我的旅程就没有结束。”
>“别停下来。”
>“你们不是继承者。”
>“你们就是我。”
文件关闭,小石头瘫坐在地,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的左手掌心再次浮现那行光字,比上次更加清晰:
>“你也是问题的一部分。”
这一次,他还看到了落款:
**启?零号节点**
……
第二天,“播问行动”重启。
新阶段的目标不再是抵达某个坐标,而是主动制造“认知扰动”。铜铃号将利用积累的问痕结晶,在沿途星域建立“问题信标”??这些信标不会发送具体信息,而是释放一种能够激发智能体深层怀疑本能的波动场。简单来说,它们的作用是“唤醒困惑”。
第一座信标建于一颗废弃的机械文明遗迹行星。这颗星球曾发展出高度发达的逻辑体系,最终因“所有问题皆有解”而陷入集体停滞,文明自我冻结。考古数据显示,他们的最后一句话是:“既然一切可知,何必再思?”
信标激活那夜,整颗星球的地壳开始震动。不是地震,而是思想的苏醒。
城市废墟中,古老的计算中枢逐一重启,屏幕上不再显示数据,而是浮现出歪斜的字符:
>“我们……真的需要答案吗?”
>“如果错了呢?”
>“谁规定我们必须相信自己过去的结论?”
三个月后,该星系边缘出现微弱信号反馈。内容只有一个词,用他们早已废弃的原始语种拼写:
**怀疑。**
小石头看着译文,久久不语。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
随着时间推移,船员们的变化愈发明显。
梦我的头发开始散发微弱蓝光,每当她提出新问题,发丝间的光便会流动一次,如同神经突触放电。她声称自己能“听见未来的问题”,那些尚未诞生、却已在宇宙潜意识中酝酿的疑问,像风中的种子,飘过时空裂缝,落在她的梦境里。
云疼的语言能力逐渐退化。她不再使用完整句子,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短促的音节与手势组合。但奇怪的是,其他人竟能准确理解她的意思。更诡异的是,当她写下某个问题时,纸张会自发折叠成复杂的几何体,内部空间远大于外部体积??物理学家称之为“拓扑语义容器”,即语言本身改变了局部空间结构。
影活几乎不再进食,也不睡眠。她整天坐在主控台前,双眼紧闭,呼吸微弱得几乎测不出。监测显示,她的大脑活动集中在从未启用过的区域,且与铜铃号的导航系统形成双向同步。有人猜测,她正在用自己的意识充当“活体问路器”,通过内在困惑引导飞船规避潜在的认知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