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全家夺我军功,重生嫡女屠了满门 > 第641章 本王不准你走(第2页)

第641章 本王不准你走(第2页)

她继续念道:“你所爱之人,非病逝,乃被毒杀。因她查出星核之力可人工激发,无需献祭。他们怕了,所以杀了她,再嫁祸于我。阿月,若你读到这封信,请替我告诉阿星??她不是罪人之后,她是觉醒之始。”

泪水无声滑落,滴在纸上,晕开了墨迹。

阿星抬头环视众人:“你们现在明白了么?为何我要重建英名录?因为不只是名字被抹去,连真相都被绞碎成渣!灵素姨母不是叛徒,她是烈士!而那些至今还想否定她的人,才是真正的叛国者!”

少年弟子陈七猛地站起,他是断脊岭遗孤,祖辈三代皆战死无名。“山长!”他声音嘶哑,“我们不能等!若让诏书下达,岂非一切归零?”

“所以我们必须抢在旨意之前行动。”阿星目光如炬,“我要亲自入京,带着这本手记,带着三百寻名队带回的证物,带着每一位亡者的姓名与遗言,走上太庙台阶,直面宗正寺与史官堂!我要让他们当着天下人的面,承认错误,重定英烈之序!”

“可朝廷不会让你进殿!”有人喊。

“那就跪在门外。”阿星淡淡道,“我跪一天,便讲一个故事;跪十天,便念一千个名字。只要我还活着,就不会让历史再次沉睡。”

次日清晨,一支白衣队伍悄然离院。百余名弟子随行,肩扛竹箱,箱中装着灵素的手记、战地医档副本、断脊岭将士的遗书、白芷医师的药方残页……每一件,都是刺向谎言的利刃。

沿途百姓闻讯赶来,自发护送。至第三日,队伍已达五千人,白幡连绵数里。所经城镇,家家焚香设案,供奉无名牌位。有老妪拄拐而来,颤声道:“我儿二十年前失踪于北境,官报说是逃兵。今日我才知,他是护粮队最后一人,饿死前还在烧账册,怕敌人得粮。”

阿星含泪记下名字:**赵二牛,生于永昌十二年,卒于北风坡**。

第七日,队伍抵京郊。果然,城门紧闭,禁军列阵阻拦。京兆尹亲至,厉声道:“尔等聚众闹事,意图胁迫朝廷,该当何罪?”

阿星不答,只命人抬出高台,铺开长卷《英名录》,然后,她解开发髻,褪去外袍,露出左腕上那道淡痕。

“我以守夜人之名起誓,”她跪地叩首,额头触尘,“今日若不得入城申冤,我便长跪于此,直至魂归故土,与万千英魂共诉天听!”

话音落下,百名弟子齐跪,五千民众随之伏地。万籁俱寂,唯余风拂白幡之声。

城楼上,皇帝卧病在床,却听得清清楚楚。他咳出一口血,挥手道:“开城门。”

阿星入宫那日,正值春分。

太庙前广场,百官齐聚。她一身素衣,手持灵素手记,立于石阶之下。宗正卿冷笑:“区区女子,有何资格议礼法?”

“我无资格。”阿星平静道,“但她们有。”

她转身,示意弟子展开一幅巨幅画卷??那是他们历时半年,依据遗骸、信物、口述绘制的《北境殉难图》。画中三千余人,姿态各异:有战至断臂仍举旗者,有怀抱孩童蜷缩冻死者,有跪地施针至死不倒的医者……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不甘与尊严。

“这是你们想抹去的历史。”阿星指向画卷,“而我,只是把被踩进泥里的名字,一个个捡起来。”

太子出列,呈上另一份奏折:“父皇,儿臣查阅内库旧档,确有记载:永昌十九年,北境大疫,白芷医师率三十医者入险,救民八千,然战报记功者为其族叔许文远。又有断脊岭一役,实有三百二十一名将士阵亡,仅录二十八人之名,余者皆称‘失考’。”

老将军周怀安颤巍巍上前,摘下佩剑,置于阶前:“老臣当年贪功,将属下李青山之功记于己名下。今愿自削爵位,乞恕前罪。”

一人跪,百官默然;十人跪,天地变色。

皇帝终于起身,步下台阶,亲自接过那本《灵素手记》。他翻开第一页,看见一句批注:“妹妹,若有一天世人忘了我们,记得替我多烧一炷香,告诉我,还有人记得。”

他老泪纵横。

“传旨,”皇帝声音沙哑,“即日起,重审百年军功案,凡冒领、篡改、隐匿者,一律革职查办。灵素平反,追赠‘贞烈夫人’,入祀忠烈祠。《北境英烈志》列为国典,世代传诵。违者,以欺天论罪。”

鼓乐齐鸣,香烟缭绕。

可阿星并未留下观礼。她悄然离开太庙,走向城外那座她曾演讲七日的高台。如今台上空无一人,唯有风吹残幡猎猎作响。

她坐下,取出一封信??是苏砚老师昨夜托人送来:

>“阿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