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魏晋不服周 > 第198章 上桌吃席4(第1页)

第198章 上桌吃席4(第1页)

“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

“王与马,共天下!”

一大早,就有几个孩童走在洛阳城内的大街上,一边走一边喊着。

一个孩童喊童谣,或许是找乐子,但一群孩童异口同声这。。。

春风未歇,马蹄已远。阿禾率团自河套启程南下,车轮碾过新翻的田垄,扬起一缕黄尘,如旧梦散尽。沿途村落纷纷挂出“夜读堂复建筹备处”的木牌,孩童们追着马车奔跑,齐声背诵《治理律》开篇:“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声音清越,似箭穿云,直入苍穹。

她没有回头。包袱中的地图已被摩挲得泛白,陇右二字用朱砂圈出,旁注一行小字:**“张掖三百孤童,无师可依。”**这是周延大人三年前密信所留线索,也是她此行真正的起点。据闻当地豪族垄断水利,私设塾馆只授士子经义,牧民子女连姓氏都难识全。更有甚者,以“天灾罚孽”之说蛊惑百姓,将干旱归咎于孩童读书触怒山神,竟有村寨焚书祭雨,活活烧死两名试图私授蒙学的老翁。

行至武威边界,天色骤变。乌云压城如墨,雷声滚过戈壁,仿佛天地也在预警。随行团员柳七??原军屯评议组幸存士兵之一??忽然勒马止步,指着远处沙丘上几道模糊人影:“那不是巡防营的装束?他们……在挖坑。”

阿禾眯眼望去,果然见数名黑衣汉子正挥锄掘土,动作机械而急促。她取出望远镜(这是建康考绩院特赐的西洋器械,铜管镶水晶,能看清十里外飞鸟羽纹),细察片刻,脸色陡然惨白:“坑底有血迹。而且……那是军服残片。”

众人肃然。当下决定绕道潜行,夜间抵近勘查。待星月初升,一行人伏行至洼地边缘,只见十余具尸体横陈坑中,皆为年轻男子,颈后烙印“逃役”二字,伤口整齐,显系斩首。最令人发指的是,每人右手皆被砍下,整整齐齐码放在尸身旁,如同某种仪式性的献祭。

“这是‘断手示众’。”柳七咬牙低语,“贺兰越旧部惯用手段,用来震慑逃兵。可这些人……分明是戍边将士!”

阿禾蹲身检视一具尸体衣襟内侧,摸出半枚铜牌,借月光辨认编号后,心口如遭重锤??这正是她曾亲自登记在册的评议小组成员,名叫赵十一,甘肃张掖人,家中老母病卧在床,他曾含泪说:“我要学法,是为了不让娘死时连坟地都被收去。”

她缓缓合上铜牌,将它贴在胸口,良久不语。然后从怀中取出炭笔,在随身携带的《禁言录》空白页写下:

**“四月初八,武威西三十里,发现戍卒集体处决案,死者至少十四人,均为参与夜读或支持评议者。凶手极可能为残余私兵组织‘黑水盟’,其背后仍有士族暗线支撑。”**

次日清晨,队伍悄然改道,不再直趋张掖,而是转向东南,先入凉州府城。阿禾知道,单凭证据无法撼动盘根错节的利益网,必须借助体制之力,且要快??若等对方察觉风声,这些尸骨怕是连灰都不剩。

凉州刺史李慎,乃建康派往北疆少有的清流官员,早年曾在莲塘求学,与阿禾同窗三载。虽多年未见,但她记得他书房墙上挂着自己手抄的一句陶潜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进城当夜,她便携《边军血书录》节选与现场绘图求见。门房起初推诿,称刺史抱病不见客。阿禾不语,只将铜牌置于托盘中央,轻声道:“就说故人带来了莲塘的雪。”

片刻后,内院急步传来。李慎披衣而出,面色憔悴却目光灼灼。他接过材料翻阅不过十页,额上青筋暴起,猛地拍案:“这群畜生!我竟被蒙蔽至此!”

原来,所谓“黑水盟”,实为江东崔氏旁支出镇西北的私兵武装,打着“协防边务”旗号,实则专事铲除异己、控制粮道、垄断盐铁。近年来更与地方官勾结,伪造劳役名册,虚报阵亡人数,侵吞抚恤银两高达百万两。而朝廷派驻的监察使屡次查办,皆莫名遇害或被迫调离。

“你以为圣旨真能震慑所有人?”李慎苦笑,“一道旨意下来,他们不过是换个马甲继续作恶。如今你在明,他们在暗,步步杀机。”

阿禾点头:“所以我不要你立刻出兵。我要你准许我在凉州开设‘流动监察驿站’,并开放府库三年刑名卷宗供我查阅。另外??”她顿了顿,“请借我一面官印。”

李慎怔住:“你要造假文书?”

“不,我要让他们自己承认罪行。”她眼中寒光一闪,“用他们最信奉的东西:规矩。”

三日后,凉州城南突然出现一座蓝顶布帐,上悬木匾:“边民权益申诉点”,两侧对联赫然是阿禾亲笔:

**“一字千金问出处,寸土万命究来源。”**

帐内设三席:一为接待登记,二为法律咨询,三为证据存档。每日辰时开门,戌时闭户,期间但凡有人前来诉冤,无论牧民、戍卒、寡妇、奴婢,皆可口述记录,按手印为证,并获一枚刻有“监”字的小铜片作为凭证。

消息传开,起初无人敢来。直到第五天,一名独臂老兵踉跄而至,哭诉自己退役后应得的五十亩公田被县尉强占,多次上告反遭杖责。阿禾当场调取府兵退役名册与田籍对照,发现该员确在名录之中,且土地分配记录被人用墨汁涂改。她立即签发一份《复核令》,加盖借来的官印,责令相关衙门三日内答复。

此举震动全城。不到半月,申诉者竟达六百余人,涉及田产侵占、赋税不公、强征劳役、妇女卖身偿债等百余类冤情。更为惊人的是,其中三十七人明确指出,曾亲眼目睹“黑水盟”成员在深夜焚烧账册、转移银箱,并能准确说出藏匿地点。

阿禾并未急于行动。她让团队连夜整理资料,按地域、时间、涉案人员分类归档,绘制出一张庞大的利益网络图,蛛丝马迹最终指向一人??凉州别驾王允之,此人正是崔氏姻亲,掌管全境粮秣调度,素有“铁算盘”之称。

然而就在准备呈报刺史之际,驿站突遭袭击。一个暴雨夜,数十名蒙面人持刀闯入,砸毁桌椅、抢走部分卷宗,临走前还在墙上用血写道:**“再查,必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琴帝
唐家三少琴帝
...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