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今天皇帝闹幺了吗(不危其君) > 第 46 章(第2页)

第 46 章(第2页)

断香之事不过半日就传遍京城。在宫中再如何山呼万岁,到宫外都和神神鬼鬼的传闻一起成了成了圣人“天命殛之”的证据。有人上表直言“天何言哉,垂象示诫尔”,再次请求皇帝下罪己诏以自省。更有人则把一切归因于皇帝执意要推行流官制。符岁听着都想笑,专诸杀吴王也不过就废条鱼,这些人在祭祀大礼上动手脚就为这点小事?

符岁叫下面人不必再打听异象,左右不是她能管的事。流言再风行也要落到真刀真枪上,要是只凭学狐狸叫几声就真能称王,天下各个都是狐狸王。

十日后,太史局为断香之事找到了原因。太史局推算来年大旱,故而上天有所警示。

得知这个消息的符岁背着手站在庭院里抬头看天。云层厚若卷浪,泛着灰色,翻涌着压在人头上。

“代灵儿,你看明年像是大旱的模样吗?”

代灵学着符岁背手看天。她虽然耕种过,但都是进府之前的事情,也记不得许多,不过她印象里不下雨的天似乎不长这样。想到这儿,代灵摇头:“不太像。”

主仆两人对视一眼,又默契地一齐抬头继续看天。

飞晴抱着一摞花样子进来:“眼看要下雨,郡主莫站在院子里,仔细淋雨生寒。”说着就催符岁和代灵进屋子,挑挑花样子好裁新衣裳。

秋初的雨水哗啦啦下,抗旱的政令一条条传。

符岁扳着指头等,既没有收到越山岭的印章,也没有听说有关流官制的事情,先迎来了许久未见的乔真真。

符岁一天一天地给乔真真算究竟有多久没见过,算来算去发现好像上个月刚见过。也不知是生病的缘故还是最近天气欠佳,符岁竟有点恍惚。

乔真真说的话更是让符岁心情复杂。

“王令淑定亲了?是许了哪一家。”王家对符岁千防万防,连带乔真真都不太能知道王家的事情。王令淑定亲的消息还是乔真真从郑自在处听说后又来说给符岁听,至于郑自在从何得知她就不知晓了。

“是陶公。”

能被称一声“公”的数不胜数,市井小民见面偶尔还互称一句“张公”“李公”。

符岁眨着眼睛看乔真真。

乔真真有些惊奇地问:“你不知道陶允中陶公吗?”

符岁继续眨着眼睛看乔真真。

乔真真只好把陶允中的身份跟符岁说一遍。这陶允中乃是当世大儒,自幼精学五经,只是不曾入仕为官,只效孔圣之志著书立传专求诸野,朝中许多官员都曾是他门下学子。

符岁终于想起来为什么会觉得陶允中这个名字有些耳熟,她以前的西席中有一位就是陶允中门生,她还真学过几天陶允中的《易论》和《礼乐经》

乔真真对陶允中极为尊重:“祖父以前也曾拜于陶公门下。祖父说陶公如良工之治玉,顺性而雕,其教通变如四时,化育若天地。又会禹域之渊薮,守经达权,诚师表之圭臬也。”

乔相对陶允中的评价符岁大多赞同,他的《礼乐经》中对于君臣关系和用人之法的论述确实在朝中有所影响。只是他的门生似乎并没有学到他育人论道的精髓,上课古板无趣,以致符岁每旬三天课能打两天半瞌睡。

符岁脑海里浮现出那位夫子头发稀疏,摇头晃脑念书的模样,再想想乔相的年龄,忍不住心中恶寒:“陶允中有八九十岁了吧,王令淑才多大,王家疯了吗?”

乔真真虽然也觉得陶允中与王令淑年纪相差过大,可还是要为陶允中澄清一下:“陶公不过五十有七。”

符岁有些发懵,陶允中比乔相小许多,怎么乔相会拜读他门下?

“读经论道岂以年龄相分。孔子尚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陶公有专长,祖父不及,师道解惑,何需在意年之先后。”乔真真认真地解释道。

就算乔真真这般说,符岁还是觉得这门婚事不妥。王令淑冬日生辰,尚未满十七,五十七相比符岁猜想的八九十不过是老和特别老的区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