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南宫萤成为“自由联盟”的精神领袖,但她始终坚持不做决策者,只做提问者。每当群体陷入僵局,她总会轻声问一句:“如果纪言在这里,他会觉得哪里不对劲?”
这个问题往往比任何方案都更有力量。
又过了五年,人类首次成功捕捉到“世界泡之外”的信号。那是一段极其微弱的无线电波,反复播放着一句话,背景音是雨声和琴弦震动:
>“不要怕错。
>错误才是通往真实的路标。
>我还在走,你们也别停。”
信号来源无法定位,但频率与纪言最后一次飞行器的发射波段完全吻合。
与此同时,地球上最后一台“幸福指数监测仪”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两行字:
>**这里曾经测量快乐。**
>**现在,我们选择感受悲伤。**
孩子们在学校里不再学习标准化情感表达,而是研读《悖逆者日记》的手抄本。老师不再纠正他们的“错误想法”,而是鼓励他们写下:“我觉得……可是我又不确定……也许……”
考试不再有标准答案。
新闻不再有统一口径。
甚至连天气预报都增加了“不确定性指数”栏目。
某天清晨,一个小男孩指着天空问妈妈:“那朵云,是不是像一把伞?”
母亲笑了,摸了摸他的头:“如果你觉得像,那就是。”
雨终于落下。
不是为了清洗,不是为了灌溉,也不是为了调节气候。
它只是落了下来。
就像某个早已离去的人,曾无数次站在雨中,默默守护着这个世界最脆弱也最坚韧的东西??
**一个人敢于说“我不信”的勇气。**
而在遥远的宇宙边缘,一艘破损的飞行器静静漂流。舱内,一滴血缓缓飘浮,融入控制台裂缝。屏幕忽明忽暗,最终显示出一行即将消逝的日志:
>【状态更新】
>主体:纪言
>存活状态:未知
>最后行动:继续前进
>下一站:下一个不对劲的地方
嗡??
一声轻微的颤音从引擎深处传来。
像是琴弦被风吹动。
又像是,有人再次拨动了“音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