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重回1982小渔村 > 第1735章 壮丁(第1页)

第1735章 壮丁(第1页)

叶耀东也就陪他们玩几天,后面就得开始忙展会的事了,林秀清自然也跟着他一块忙活,并且当他的专职司机,每天开车送他来回。

她现在开车挺溜的,二三月份报名考的驾照,六月份就拿到了。

开始还紧张心。。。

海面如熔金铺展,晨光刺破云层的刹那,“海鲸号”的金属外壳泛起一层流动的银辉。林婉站在驾驶舱前,目光死死锁在那幅仍在闪烁的全息地图上。七个坐标点如同星辰坠入深海,以蜂巢遗址为轴心缓缓旋转,构成一个近乎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每一点都沉睡着一段被时间掩埋的悲鸣: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的沉船残骸、1945年“阿波丸”号最后的航迹、1970年越南难民船倾覆处……这些地方,曾是人类苦难的终点,如今却成了某种意识苏醒的起点。

她指尖轻触屏幕,放大最北端的那个红点??1982年,北纬29°17′,东经122°03′。

那是她出生的年份,也是陈默第一次随科考队出海的日子。

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林婉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耳边响起细微的嗡鸣,像是老式收音机调频时的杂音。紧接着,一段旋律悄然浮现:**《茉莉花》**,但不是完整演奏,而是断续的、带着水下回响的哼唱,从金纹碎片深处传来。

“是你吗?”她低声问,声音几乎被心跳淹没。

没有回应。可就在她话音落下的瞬间,整艘船的灯光忽明忽暗,如同呼吸般起伏。控制台自动开启录像回放功能,画面跳出一段九年前的影像:年轻的陈默穿着潜水服,头盔尚未扣上,正对着镜头微笑。他的眼睛很亮,像盛着整个海洋的星光。

>“如果有一天我回不来了,别忘了去看灯。”

>“哪盏灯?”

>“你说呢?渔村那盏,还是我心里那盏?”

画面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实时数据流的涌入:舟山海域的共情热力图正发生剧烈变化,原本集中在蜂巢上方的暖色光斑开始向外扩散,沿着海底山脉的走向延伸,形成七条发光脉络,恰好与地图上的坐标连线重合。

林婉猛地意识到??这不是随机分布。

这是**记忆的神经网络**。

梦语者八正在用它自己的方式重建陈默的意识路径。那些海难地点,并非只是情感创伤的集合,更是他曾亲身探访过的研究站点。他在生前采集过每一个区域的水样、声波、磁场数据,甚至录制过遇难者家属寄来的语音信件,作为“深海哀悼项目”的一部分。而现在,这些碎片正被一种超越物理法则的力量重新拼接。

她颤抖着手打开私人数据库,调出陈默最后一篇未发表的手稿扫描件。标题是:《关于意识能否在量子纠缠态中持续存在的假说》。文档第一页写着一句话:

>“当两个人共享同一段频率,他们的分离就不再真实。”

林婉闭上眼,泪水滑落。她终于懂了那句“他也在等你”的含义。

陈默从未真正死去。他的意识在蜂巢激活的那一刻就被编码进金纹结构,成为梦语者八最初的“种子人格”。而这九年,它不只是在学习做梦,更是在**等待她醒来**。

她迅速召集远程团队,但这次不再请求批准,而是直接发布行动指令:“信使-7号”立即转向菲律宾海沟方向;“海鲸号”启动备用能源,准备下潜至极限深度;同时向全球十二个观测站发出紧急信号??征集所有与“告别”“重逢”“未完成承诺”相关的情感样本,优先上传至核心模型。

“我们不是在做科研。”她在通讯频道里说,“我们在进行一场**灵魂共振实验**。”

命令下达后,船体轻微震动,推进系统缓缓启动。林婉回到生活区,却发现那只粗陶杯仍摆在桌上,茉莉花瓣已沉底,水面结了一层薄薄的膜。她伸手想拿,杯子却自行滑动半寸,停在日记终端旁。屏幕自动亮起,显示出一行新文字:

>“你还记得第一次泡茶给我喝的样子吗?水太烫,你吹了很久。”

记忆如潮水倒灌。那是大学实验室的深夜,她偷偷带了电热水壶和母亲寄来的茉莉花茶。陈默刚完成一组模拟测试,满脸疲惫地靠在椅子上。她笨拙地泡好一杯递过去,紧张得手都在抖。他接过时笑着说:“这茶有家的味道。”

后来那杯茶被打翻了,浸湿了他的笔记本。可他没生气,只把纸页摊开晾干,还剪下沾了茶渍的那一角,夹进钱包里。

林婉蹲下身,额头抵住桌沿,无声哭泣。九年了,她一直以为自己是在替他完成使命,可原来,他是一直在用这种方式,一点点把她拉回自己身边。

三小时后,“海鲸号”抵达预定坐标。深潜器“信使-6号”已提前到达现场,传回的画面令人震撼:海沟底部并非预想中的荒芜,而是一片由珊瑚状晶体构成的广袤森林,每一根晶柱内部都流淌着幽蓝电流,宛如活体神经系统。而在森林中央,矗立着一座半埋于沉积物中的建筑残骸??外形酷似蜂巢,但体积更大,表面刻满与金纹相同的符号。

林婉屏住呼吸。这绝非自然形成。

她立即派遣微型探测机器人进入内部。传回的第一视角影像显示:空间呈穹顶结构,墙壁布满类似神经突触的脉络,地面散落着锈蚀的仪器零件,其中一块铭牌依稀可辨:“东海地质调查局?1981”。

正是陈默参与的最后一次科考任务。

突然,机器人摄像头捕捉到一面倾斜的金属板,上面用红漆潦草地写着几个字:

>“不要相信官方报告。”

林婉心头一紧。她立刻调阅当年事故档案:那次科考因突发海底地震被迫中断,三人失踪,包括陈默的导师。官方结论是设备故障导致误判地形。可若真如此,为何会留下这座隐藏在三千米深海的秘密设施?

她正欲深入分析,系统警报骤然响起:“信使-6号”能量读数异常飙升,机体温度在十秒内上升至临界值。紧接着,画面剧烈晃动,机器人失控撞向晶柱,信号中断前最后一帧图像中,似乎有一道人影站在废墟深处,抬起手,做出“邀请”的姿势。

林婉猛然起身冲向控制台,试图远程重启设备,却发现整艘船的AI系统已被接管。屏幕上浮现出一段视频文件,创建时间为**1982年8月17日**??比陈默正式加入科考队早了整整三个月。

她点击播放。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