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两处就对上了!春香给清风阁送了汤,汤里有乌头,她自己也死于乌头。
如今还疑惑的点就在于,这乌头是哪里来的,春香又为什么要送这个汤,是否真如她所说,是惠妃处的人指使的?
还有刘答应,本宫实在是疑惑,你为什么一口咬定,这事与宜妃有关呢?”皇后疑惑地问。
“因为嫔妾与他人并无嫌隙!”
“刘氏,你或许不知道,乌头这毒,银针是验不出来的。太医查验时,用的也是其他法子。你的话不尽不实,已无取信的可能。”
皇后这话一出,脸色本已煞白的刘书晚顿时摇摇欲坠。
被逼无奈之下,她可以认下失手伤人的罪过,毕竟窈娘只是一个奴婢,而且她还没死!
但她不能承认构陷高位嫔妃,以及投毒害人两项罪名,更不能被安上心恋外男的名声,这会让她与北静王都万劫不复。
刘书晚此刻恨死陈窈娘了,深觉当时就应该确保她死透了,自己再动身。不该留下这么一个祸患,害到如今。
皇后见刘书晚闭嘴不语,知道她是编不下去了,于是转身对皇帝笑道:
“皇上,事情审到这里,已大体分明了。刘答应出于嫉恨买通毓秀宫宫女春香,打算用苦肉计构陷宜妃。
不想计划正在执行时,刘氏与窈娘发生口角纠纷,刘氏误伤窈娘,以为其身死。遂顺水推舟,给窈娘灌下毒药,编出一场主仆情深的戏码,迷惑众人。
至于春香,估计也是刘氏毒死的,只是春香死前为何说汤是惠妃让送的,臣妾就不明白了!”
“还能为什么!定是春香死前胡乱攀咬,皇上明鉴,臣妾也
是受害者啊!”惠妃忙不迭地喊冤。
“这么说来,刘氏当真万死不足惜……”皇后语音刚落,刘书晚突然直起头来,呼哧呼哧喘着气说:
“不是这样的,不是,皇后娘娘,嫔妾不知这样的毒计。都是二喜,是二喜教我的……”
二喜闻言一脸怔愣,呆呆地看着刘书晚,仿佛没反应过来。
刘书晚接着说:“是二喜告诉嫔妾,毓秀宫发现嫔妾与北静王府交往密切。
她说嫔妾得罪了宜妃,宜妃必定会借题发挥,趁机诬陷嫔妾与北静王有私。
嫔妾心中害怕,二喜就建议嫔妾先下手为强,不如喝下毒药伪装成被宜妃毒害。这样宜妃之后再说清风阁不好,众人就不会相信她。
我问,怎么让人相信是宜妃害我?二喜说她认识毓秀宫的春香,春香和她有旧。
她只要瞅准机会,假装自己受伤,再许春香些好处,请她帮忙把汤送到清风阁,她肯定愿意。
汤送来之后,怎么圆话,往里面加什么都是我们说的算。
二喜保证那药不会毒死人,只会让人头晕目眩,四肢发麻。我原是打算自己喝的,只是害怕,一直没下定决心。
窈娘突然来找我闹,我失手推了她,心中实在害怕。
我以为她死了,才想将计就计,把事情推在清火汤上。
对外就说宜妃害我,弄了会让人眩晕的药来逼我喝,结果窈娘替我喝了,跌下高楼后身死!
我吩咐二喜去找春香,二喜以为我想通了,才……才有了今日的事!”
元春听完刘书晚的陈述只觉一言难尽,那句老话是怎么说的来着?
哦,不怕蠢人犯傻,就怕蠢人灵机一动!这灵光乍现之下,不知打乱了多少人的计划。
果不其然,在这众人都缄默的空隙,慎刑司郑秋石突然在旁插话:“汤中所添加乌头,足够置人死地!”
“什么?!怎么可能……”突然像是想通什么,刘书晚转头,满脸惊骇地看向二喜,“你要害死我?”
二喜含着眼泪摇头不语,过了一会儿,仿佛再也承受不住一般,她颤抖着嘴唇说道:
“小主,奴婢虽应尽忠,万死不悔。可是这样滔天的罪过,奴婢一身怎敢冒认?奴婢根本不认识春香,今日也没有离开过清风阁,更不曾出过这样的主意。
主子们明鉴,奴婢乃京城人士,家中父母亲人具在,怎敢撺掇主子做这样祸及家人之事!”
“二喜……”刘书晚眼睛睁得大大的,一张涕泗横流的脸上,满是不可思议——
作者有话说:明天会把这部分结束,最近有点忙,要赶在五一假期之前,把手头的事情做完,,
这一章急急赶出,可能会有虫,等闲下来再把虫捉了。
谢谢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