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这个导演没有格局 > 第390章 张一某罕见的抱怨(第2页)

第390章 张一某罕见的抱怨(第2页)

那一刻,江一锋按下录制键。

画面中,少女站在门前,手指悬在门把手上方,迟迟未落。她的肩膀微微抖动,仿佛能听见屋内尚未消散的怒骂余音。足足过了两分零七秒,她才转身走向隔壁邻居家,敲响了门。

邻居是位退休女教师,开门后看见她眼眶通红,立刻把她拉进屋。镜头拉近,透过窗帘缝隙,可以看到两人坐在沙发上低声交谈。十分钟后,老人拿起电话拨号。

警察来了。

这一次,不是调解,而是立案带人。

江一锋没有拍审讯过程,也没有采访办案民警。他只记录了两个画面:一是周雨晴坐在警局询问室里,反复擦拭右手虎口处一道浅浅的烫伤疤痕;二是第二天清晨,她回到家中,轻轻推开自己房间的门,从床底拖出一个铁盒,拿出里面被撕碎的日记本,一页一页拼好,放在书桌上最显眼的位置。

“她说那是她的‘证据’。”许念后来转述,“不是为了告谁,而是怕以后自己忘了疼。”

与此同时,《开口的人》第二条线索也在悄然展开。

福建泉州,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林秀芬,连续三年在毕业班作文题中设置同一道题目:“你有没有哪一刻,觉得自己不能说真话?”她将匿名答卷整理归档,并偷偷扫描上传至“回声协议”数据库。其中一篇写道:“我说爸爸喝酒打妈妈,老师说我想象力太丰富。可那天厨房的碗真的全碎了。”

江一锋决定采用双线并行拍摄:一边跟踪周雨晴的生活重建,一边潜入泉州某所小学,伪装成家长志愿者,秘密记录林秀芬的教学日常。

行动进行到第十一日,意外发生。

当地教育局突然发布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全面排查“心理健康隐患”,特别强调“严禁教师布置可能引发学生情绪波动的开放性作文题”。林秀芬所在的学校校长找她谈话,语气沉重:“有人举报你诱导学生编造家庭问题,影响社会稳定。”

她没有否认,也没有辩解,只问了一句:“如果孩子连写实话的作文都不敢写,将来还能说什么?”

当天晚上,她把近三年收集的三百二十七篇作文全部打印出来,装进七个牛皮纸袋,寄往不同城市的公益组织、媒体机构和高校研究团队。每封快递单上,寄件人姓名栏都写着同一个化名:“一个还敢教孩子说真话的老师”。

江一锋拿到其中一份包裹时,已是半个月后。纸袋边缘浸过雨水,部分字迹模糊,但内容完整。他在灯下逐页翻阅,看到无数稚嫩笔迹写下不敢出口的秘密:

>“妈妈说我成绩差是给她丢脸,所以我现在考砸了都会笑。”

>“舅舅每次来都摸我的手,我不敢告诉爸妈,因为他们收了他的红包。”

>“我觉得死应该不会痛,因为活着已经够痛了。”

最后一张纸上,贴着一张照片:教室黑板上写着“自由写作:你想对世界说的一句话”,下方密密麻麻填满了答案。最大的一行字出自某个五年级男孩之手,用红色粉笔写成,用力到几乎划破黑板:

**“我不是废物,请看看我。”**

江一锋合上纸袋,拨通景恬电话:“加一场戏。”

“什么?”

“我要拍一场‘朗读会’。”

一周后,在昆明郊区一所废弃礼堂里,二十一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开口者”聚集于此。他们中有曾被逼签自愿退学书的职高生,有用手机拍下矿难瞒报却被全村孤立的记者家属,也有那位泉州老师的匿名学生代表。江一锋请他们每人带来一段文字??可以是日记、短信、作文,甚至是曾经删掉的朋友圈草稿。

灯光昏暗,摄影机静默运转。

第一位站起来的是个十六岁的男孩,声音嘶哑:“我爸说我妈是病死的。其实她是跳楼的。因为她举报村支书贪污,没人信她。”

他读完,坐下,低头咬住嘴唇。

第二个是位中年妇女,曾是电子厂流水线组长:“我攒了八年钱给儿子治病,结果医院说诊断错了。我去找医生理论,他们让我签谅解书,不然就不给报销。我签了。但我把那天的监控视频藏在MP3里,传给了三个陌生人。”

第三个是一位听障女孩,用手语讲述,由同伴翻译:“我被亲戚性侵五年。每次我说,大人都说‘小孩子不懂’。直到我在抖音上传了一段手语视频,配字幕:‘我不是不懂,是你们装不懂。’”

一句句话语如同凿石之声,在空旷礼堂中回荡。

轮到周雨晴时,她翻开那本修补好的日记,念出其中一页:“今天我去派出所做了笔录。回来路上,阳光很好。我发现自己走路的时候,肩膀不用缩着了。”

全场安静。

然后,不知是谁先鼓掌,接着是第二下、第三下……掌声越来越响,最后汇成一片汹涌潮水。

江一锋没有剪辑这段影像,而是将其原样刻录成一百张DVD,附上一封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