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裴姐姐,你只知信王在那宴上想要选妃,你可知为何他这么急着选妃?”
nbsp;nbsp;nbsp;nbsp;这是昨夜蒋见夏所言。
nbsp;nbsp;nbsp;nbsp;裴安懿轻轻转动着手腕上的镯子,思绪万千,,她只当信王是想要早些结亲在朝中寻求同盟,现下回想起来,这选妃宴的确是着急了些,除夕刚过便在家宴上提了出来,没有下旨昭告天下,也没有叫各地选荐女儿家,单单在御花园办了一场诗宴……
nbsp;nbsp;nbsp;nbsp;“信王这么快选妃,确实很不对劲。”王阿花一面吃着碗中的酒酿丸子,一面附和道。
nbsp;nbsp;nbsp;nbsp;这酒酿丸子是昨日诗宴上的,王阿花闻到了香味儿实在是馋得很,裴安懿便将宫中小厨房做好剩下的酒酿丸子一道打包带了回来。
nbsp;nbsp;nbsp;nbsp;一大清早热了热,王阿花便捧着一碗酒酿丸子做了早膳。
nbsp;nbsp;nbsp;nbsp;“不过,”王阿花搅动着碗中的酒酿丸子,道出了关键所在,“殿下不是说这见夏郡主自打及笄之后就一直在道观修行吗?她怎会知晓这些,还专程掐着信王选妃这个时间节点儿入宫?”
nbsp;nbsp;nbsp;nbsp;比起信王,更令王阿花惊诧的是及笄之后从未入宫的见夏郡主,竟消息如此灵通。
nbsp;nbsp;nbsp;nbsp;“殿下,上一世,这位郡主也是这般吗?”
nbsp;nbsp;nbsp;nbsp;裴安懿摇了摇头,神情淡然道:“上一世,知道孤死前,她都在道观中,从未回宫。”
nbsp;nbsp;nbsp;nbsp;棋盘新开一局,倒是有新的棋子上桌。
nbsp;nbsp;nbsp;nbsp;此人是敌是友犹未可知。
nbsp;nbsp;nbsp;nbsp;话音未落,便有女侍前来通传。
nbsp;nbsp;nbsp;nbsp;今日是四月初一,按照规矩,是该张沁沁一月一送账本的时候。
nbsp;nbsp;nbsp;nbsp;张沁沁人未到声先至,尖刺刺道:“苏湖鲈鱼一条!”
nbsp;nbsp;nbsp;nbsp;王阿花听到鲈鱼二字扬了扬脑袋,只见门外一女子身着鹅黄小袄,挥着手绢儿,大步走来。
nbsp;nbsp;nbsp;nbsp;至于身后,是我们前些日子才升了官的冬校尉许言锻。虽然官职只是个正六品,但实权可不小,如今奇兵营建立不久,百废待兴,三千奇兵皆由许言锻接手。
nbsp;nbsp;nbsp;nbsp;许言锻几年前化名忍冬,成了科举改制后第一个在武举里拔得头筹的姑娘,而这科举改制又是裴安懿一手操办的,加上许言锻入公主府从不避人,朝野上下几乎是默认了这位“冬校尉”是裴安懿的人。此时帝王如此调动,是在暗暗警告世家。
nbsp;nbsp;nbsp;nbsp;裴安懿阖眼,这般调动她心中清楚得很,不过是把她作为世家的一块磨刀石,将世家磨倒了,再把自己的儿子扶上皇位罢了。
nbsp;nbsp;nbsp;nbsp;王阿花探出头去,眼睛盯着许言锻手中的那条鲈鱼,苏湖的鲈鱼赫赫有名,尤其是春日四月的鲈鱼,有市无价,甚至有了一个软黄金的美名。
nbsp;nbsp;nbsp;nbsp;女使走上前去将许言锻手中的鲈鱼接下,送去了小厨房。
nbsp;nbsp;nbsp;nbsp;已然入春,张沁沁看着裴安懿身上的大袄皱了皱眉头,顾及王阿花和许言锻在此,到底还是没说什么。
nbsp;nbsp;nbsp;nbsp;王阿花近日里的脑袋也变得灵光起来,识得张许二人虽衣着款式不同,但那滑溜溜的料子确是一模一样的,见微知著,便知道这两人的关系大抵是不同于往昔了。
nbsp;nbsp;nbsp;nbsp;至于裴安懿,抿了一口热茶,道:“苏湖鲈鱼?你这生意短短几年便已经做到了江南去了。”
nbsp;nbsp;nbsp;nbsp;长安到江南,且不说路遥马车慢,就说那一箱箱银子,不管是走水路还是陆路,都十分不易,这几年养暗卫死士的银子如流水般花着,如此大规模的开支下张沁沁还能有本事把生意铺子开到江南,可见其赚钱的功夫。
nbsp;nbsp;nbsp;nbsp;张沁沁笑嘻嘻地从怀里掏出了一张花着花纹的纸,道:“要真要说起来,这还得算是沾了殿下的光。”
nbsp;nbsp;nbsp;nbsp;王阿花凑近一瞧,只见那四四方方约莫有两个巴掌大的纸张上,用漆黑的墨汁写着“伍佰两”三个大字,底下画着的是一些繁杂的花纹,正中心盖着大喇喇地金印。
nbsp;nbsp;nbsp;nbsp;张沁沁从怀中掏出裴安懿的私印,道:“多亏殿下的信任,有了长公主的作保,这桩生意方能谈得下来。”
nbsp;nbsp;nbsp;nbsp;“伍佰两?”王阿花将纸张拿在手里仔细瞧着,“就这么一张纸,就值五百两银子?”
nbsp;nbsp;nbsp;nbsp;“不是这么一张纸就值五百两银子,”张沁沁将纸拿了回来,解释道,“这张纸只是一张‘凭证’。”
nbsp;nbsp;nbsp;nbsp;“凭证?”
nbsp;nbsp;nbsp;nbsp;“你想啊,我们买宅子,是不是有房契,买田地,也有地契,大户人家买来几个奴仆,也有卖身契。”张沁沁徐徐解释道,“那为何,不能有个‘银契’呢?”
nbsp;nbsp;nbsp;nbsp;“你拿着地契,别人就知道这块地是你的,那你拿着银契,便也相当于——”
nbsp;nbsp;nbsp;nbsp;“这五百两银子是你的。”
nbsp;nbsp;nbsp;nbsp;“没错。”张沁沁点点头,对面前人的悟性颇为满意。
nbsp;nbsp;nbsp;nbsp;“可是,这用纸换银子来花,总得有个人作保——”
nbsp;nbsp;nbsp;nbsp;张沁沁指了指这纸面上的金印,“用长公主殿下的印玺作保,谁人还敢质疑。”
nbsp;nbsp;nbsp;nbsp;“殿下的印玺,既是最好的作保,又是最好的标记。”
nbsp;nbsp;nbsp;nbsp;毕竟没有人不长眼敢造皇室印玺的假,这也杜绝了假造银契的事情出现。
nbsp;nbsp;nbsp;nbsp;一石二鸟,实在是绝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