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当阿巴斯将“来伏俟,能吃饱”的消息,通过信使迅速传出去后。
王烈率军日夜兼程,穿越戈壁荒漠,直抵西域前线。沿途驿站早已备好粮草与战马,确保大军不误行程。抵达瓜州后,他立即召集各路将领与情报主管赵明召开紧急会议。
“波斯境内那支神秘武装的情况,你掌握到什么程度?”王烈目光如炬,盯着赵明。
赵明取出一份密报,展开在案上:“根据我们潜伏在波斯的探子回报,这支武装约有五千人左右,装备精良,战术灵活,擅长夜袭和伏击。更令人不安的是,他们使用的部分兵器并非突厥或吐蕃所产,而是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
“阿拉伯帝国?”一名将领皱眉,“他们远在千里之外,怎会插手西域事务?”
“正是如此。”赵明点头,“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们可能已经通过商贸渠道向这支武装提供支持,甚至派遣了军事顾问。若此推测属实,大唐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战略挑战。”
王烈沉思片刻,缓缓开口:“我们必须尽快弄清这支武装的真实意图。若其目标是破坏丝绸之路、动摇大唐在西域的统治基础,那么这场战争便已悄然打响。”
他随即下令:“赵明,立刻派遣最精锐的情报人员潜入波斯,务必查明这支武装的幕后势力。同时,加强西域各地的‘鹰眼’监控,任何异常动向都要第一时间上报。”
“末将领命!”赵明拱手应道。
王烈又转向诸将:“即日起,西域各要塞进入战备状态,轮值部队增加一倍,巡逻频率提升至每日三次。另外,火器突击队优先部署于关键节点,以防敌军突袭。”
众将齐声应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波斯暗影:阴谋初现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波斯境内,一支披着黑袍的骑兵正悄悄集结。他们的首领名叫阿里?本?哈桑,是一名经验丰富的阿拉伯将领,曾在多次战役中击败拜占庭军队。此次受命秘密前往东方,目的便是扶持一支亲阿势力,以牵制大唐在中亚的扩张。
“大人,我们的盟友已准备就绪。”一名副官低声禀报,“吐蕃方面也答应提供粮草与情报支援,只要我们在西域制造混乱,唐军势必分兵应对。”
阿里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抹冷光:“很好。我们要让大唐明白,这片土地不是他们可以随意掌控的。”
他随即下令:“传我命令,明日黎明出发,目标??疏勒!”
####西域风云再起
数日后,疏勒城外忽然出现不明身份的骑兵小股部队,频繁骚扰商队,并袭击边境哨岗。守军虽奋力反击,但敌军神出鬼没,难以彻底剿灭。
消息传回瓜州,王烈当即召见赵明:“情况比预想的更快恶化。敌人已经开始试探性攻击,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行动能力。”
“属下建议派出特遣队深入敌后,实施斩首行动。”赵明冷静分析,“若能擒获或击杀敌方高层,可有效瓦解其组织结构。”
王烈点头:“这个任务交给你亲自执行。带上‘影卫’,务必要快、准、狠。”
“末将明白。”赵明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王烈也开始调兵遣将。他下令驻扎在安西都护府的三千铁骑向疏勒靠拢,随时准备迎敌。同时,火器突击队开始布防于各大城镇外围,以防敌军大规模突袭。
####疏勒之战:血色黎明
五日后,敌军主力果然大举进攻疏勒。五千黑袍骑兵如同幽灵般从沙漠深处杀出,直扑城门。守军猝不及防,伤亡惨重。
危急关头,王烈亲率援军赶到。他身披重甲,手持长枪,策马冲阵,身后三千铁骑如潮水般席卷而来。
“大唐将士们,随我冲锋!”他一声怒吼,率先杀入敌阵。
两军激烈交锋,箭矢横飞,刀光剑影交错,血染黄沙。王烈所向披靡,连斩敌将数人,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然而,敌军指挥官阿里显然早有准备。他并未正面硬拼,而是采取游击战术,不断消耗唐军兵力。战斗持续整整一日,双方皆死伤惨重。
就在战局陷入胶着之时,赵明率领“影卫”突袭敌军指挥中枢,成功斩杀阿里,并缴获大量机密文件。
“敌军主将已死,士气崩溃!”赵明高声喊道。
果不其然,失去指挥的敌军瞬间乱作一团,唐军趁势发动总攻,一举将其击溃。残余敌军四散奔逃,被追击部队逐一歼灭。
此役过后,西域局势趋于稳定。而那批缴获的文件,则揭开了一个更大的阴谋??阿拉伯帝国确实已开始介入西域事务,并计划联合吐蕃、突厥残部,共同对抗大唐。
####朝堂震动:新的国策
消息传回长安,李玄震怒不已。
“没想到阿拉伯竟敢公然挑衅我大唐权威!”他在御前会议上怒斥群臣,“若任由其发展,西域必成第二个突厥!”
郭子仪沉声道:“陛下,微臣建议立即恢复扩军备战,增派精锐部队进驻西域,并加大对吐蕃方向的压力。”
张仲仁却忧心忡忡地说道:“陛下,若贸然扩军,恐怕财政压力巨大,百姓也会怨声载道。”
李玄沉默良久,最终拍板:“从今日起,恢复边军编制,增强西域驻军实力。同时,派遣使者赴阿拉伯帝国,警告其不得干涉大唐内政。若有进一步挑衅行为,我军将不惜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