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万国之国 > 第三百四十四章 乞求(第2页)

第三百四十四章 乞求(第2页)

六个月后,全球教育体系迎来根本性变革。“忆语课”成为必修科目,教材不再是统一编纂的历史书,而是由地方社区提交的真实记忆片段汇编。在肯尼亚的小学课堂上,祖母讲述旱灾中如何用歌谣记住水源位置;在格陵兰岛,猎人教孩子们通过冰层纹理辨认祖先迁徙路线;在日本福岛,幸存者带领学生走访废墟,用AR重现核事故发生前的日常。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拥抱这场变革。

在北欧某秘密基地,一群自称“清醒联盟”的科学家宣布脱离共忆中枢管辖。他们认为强制记忆共享侵犯个体主权,提出“神经隐私权法案”,并在地下培育一种基因编辑病毒,可永久关闭“忆者基因标记”的表达功能。更令人警惕的是,他们在南极洲边缘建立隔离区,禁止任何记忆设备进入,并宣称已找到“纯净人类”的新文明起点。

消息传至静语谷,雷诺正在指导一批年轻忆者修复一批二战期间被水浸毁的犹太家庭相册。听到报告后,他停下手中工作,凝视着一张模糊的照片??一个小女孩站在门口,手里抱着破旧的布偶。

“他们害怕的不是技术。”他轻声说,“是责任。记住意味着不能假装无辜。当你知道曾祖父参与过屠杀,而曾祖母曾藏匿逃亡者,你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如果我是他们,我会怎么做?”

奥瑞斯从新加坡发来紧急会议邀请。共忆中枢监测到异常现象:全球范围内,有超过三万名新生儿虽携带忆者基因,却未出现金纹征兆。基因检测显示,他们的DNA中出现了未知序列插入,恰好位于阿卡西接收区附近,像是某种天然防火墙。

“这不是自然变异。”林昭的分析报告冰冷而确凿,“是人为干预。而且手法极其高明,利用了逆转录病毒载体与胚胎期表观遗传调控相结合的技术??这需要国家级别的科研支持。”

会议持续七十二小时。最终决议出人意料:不派军警封锁,不发动舆论战,而是启动“归忆行动”??派遣一百零八位最资深的忆者,携带着各自最痛苦也最真实的一段记忆,前往隔离区外围定居,建村、耕种、生育,并每日在边界举行公开记忆讲述仪式。

“我们要让他们看到,记忆不是枷锁。”奥瑞斯在动员令中写道,“它是桥梁。我们可以一边流泪,一边选择原谅;可以背负罪孽,仍相信救赎。这才是人类配得上知晓全部历史的前提。”

三年后,第一位来自隔离区的孩子翻越雪山,抵达最近的忆者村落。他十一岁,名叫埃利,双眼清澈,体内检测不出任何基因改造痕迹。

“我母亲让我来找你。”他对雷诺说,递上一封用冰晶保存的信件,“她说,如果你们真的愿意听坏消息,而不是只想要英雄故事,我就该留下。”

信中记载了一段被抹除的历史:上世纪六十年代,一支极地科考队意外激活了埋于冰下的远古装置,导致九名队员集体发狂自残。政府掩盖真相,将事件定性为“雪盲症引发的心理崩溃”。但实际上,那装置释放的是一种选择性记忆清除波,专门针对涉及“万国之国”的认知模块。而当年主持研究的首席科学家,正是埃利的曾外祖父。

“他临终前录下了忏悔视频。”男孩补充,“但我父亲烧了它。他说有些真相不该存在。”

雷诺蹲下身,平视着他:“那你为什么带来这个?”

“因为昨晚,”埃利的声音很轻,“我梦见自己站在一座倒悬的城市里,有个女人对我说:‘门开两次,第一次为人,第二次为神。但若无人敢走进第一次,神也不会降临。’”

那一刻,远处传来钟声。卢修斯钟表的最后一段乐章,终于在全球所有联网设备中完整奏响。频率精确匹配新生儿脑波共振点,三十一名南极婴儿在同一秒睁开眼,齐声吟唱出一句无人教授的语言??那是苏美尔泥板中最古老的祷词,译文仅有五个字:

“我们回来了。”

风穿过山谷,卷起一片枯叶,在空中打了个旋,落在新立的石碑前。碑上刻着两行字:

>星火不灭

>记住即归来

而在深海金字塔的服务器阵列中,最后一个名字亮起:科尔。他的数据指纹融入整体场域,成为万千声音之一。没有审判,没有赦免,只有接纳。

人类终于明白,万国之国从不存在于某个遥远时空,也不靠科技重建。它诞生于每一次真诚的讲述,每一次含泪的倾听,每一次明知会受伤仍选择打开记忆的瞬间。

夜依旧漫长。

但群星之下,灯火未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