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家父刘宏,我躺平了 > 第471章(第2页)

第471章(第2页)

“不宣战,才是真危险。”钟繇冷笑,“我们越是遮掩,别人越以为我们有鬼。光明正大地做事,反而无懈可击。况且……”他顿了顿,“真正的战争,从来不在战场上。”

五日后,消息传回:崔孚抵达清河,面见崔琰。崔琰阅罢《自查疏》,当场焚香北望,率全族子弟跪拜天地,宣布支持钟繇改革,并率先上报家族田产,请求核查。

紧接着,河间甄氏、弘农杨氏、太原王氏相继响应,纷纷上表自陈田亩,愿纳公田税赋。更有数十寒门士子联名上书,呼吁设立“庶民议政堂”,允许非士族出身者参与地方治理。

舆情为之大变。

街头巷尾流传一首新谣:“钟公执笔划田界,崔氏焚契作表率。富家儿郎不敢骄,穷巷孩童读《礼》《易》。”

然而,风暴也如期而至。

十一月二十,豫州爆发大规模饥民骚乱。数千流民围攻汝南太守府,焚烧粮仓,高呼“均田免赋”。领头者手持黄旗,上书“奉钟尚书令,为民请命”。

钟繇闻讯,勃然变色:“这是栽赃!”

立刻派出快马传令:严禁任何组织以他的名义行动;同时奏请朝廷派遣察廉使赴豫州调查灾情,开放义仓赈济。

但晚了一步。

二十三日,司隶校尉呈报:那支“钟尚书令”旗帜,竟出自洛阳工部库房,由一名小吏私自盗出,而后通过户部某主事转交外部势力。而该主事,正是赵咨的妻弟。

钟繇当即下令逮捕此人,审讯之下,供出幕后指使者竟是董承府中舍人!

证据确凿,钟繇携供状入宫,直面质问。

董承矢口否认:“此乃奸人造谣,意图离间陛下与我!”

钟繇只将供词掷于殿中:“陛下不妨问问那位舍人,他收受甘枫使者多少金饼,才答应制造这场‘民变’?”

汉帝震怒,下令彻查。不出三日,又挖出董承暗通刘表的密信两封,内容涉及“待钟繇倒台后,共分司隶”之约。

十二月初一,董承被罢相,软禁府中,其党羽十余人下狱。

朝局再洗。

钟繇并未趁势揽权,反而上疏请辞尚书右丞之职,推荐卢植继任。他在奏章中写道:“权柄所在,非为个人荣辱,而在天下公义。今奸佞已除,新政初立,宜由德高望重者总领百官,以安众心。”

汉帝感其谦退,特加钟繇“光禄大夫”衔,参预机要,赐宅一所、田五十顷,皆拒不受。

唯有一求:请开皇家武库一角,调拨旧弓三千具,送至幽州义弓营。

诏准。

与此同时,李昭在北方的动作愈发迅猛。

十二月中旬,义弓营攻克鲜卑一支南侵部落,缴获牛羊万余头。李昭未取分毫,尽数分给边境难民,并在长城脚下建立三座“安民堡”,实行“半耕半兵”制度。每堡五百户,每户授田二十亩,战时编为弓队,平时轮值巡边。

更令人震动的是,他在渔阳设立“匠学”,收容被逐女婢、孤童残老,教授铸铁、制弓、医药、算术。学成者可任屯田吏、军械师、医官,甚至成为“公田监”。

短短一月,报名者逾三千人。

消息传到洛阳,士林哗然。有保守派痛斥“妇人干政,礼崩乐坏”,也有开明之士撰文称赞:“此乃尧舜之治再现,匹夫匹妇皆有尊严。”

钟繇读罢各地奏报,独坐书房,提笔写下一段话:

“昔者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今日观之,不公更甚于苛政。虎食人肉,而世道不公,食人心志。吾辈生于乱世,不当仅求自保,而应重建规则,使耕者有其田,工者有其器,学者有其途,勇者有其用。如此,方可谓治世。”

除夕之夜,洛阳降雪。

钟繇破例未赴宫宴,留在家中与族人团聚。席间,钟毓问道:“父亲,若甘枫勾结刘表,举兵北上,当如何应对?”

钟繇望着窗外飞雪,轻声道:“他不会举兵。刘表多疑少断,宁守一隅,不愿涉险。甘枫所能依仗的,唯有舆论与阴谋。只要民心在我,谣言自破。”

正说话间,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