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秦时明月之政 > 第七百二十四章 地脉天章芒砀白蛟6K大章(第3页)

第七百二十四章 地脉天章芒砀白蛟6K大章(第3页)

是中国地理位置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也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

故而若要一统天下,合并南北占据神州,必占秦岭。

这也是为什么率先一统天下的乃是占据关中,依托秦岭的大秦!

中干龙始于昆仑山脉的阿尼马卿山,随后生出秦岭,与大巴山相接,分为三支:往南生出二郎山、名山、峨眉山、乐山,最后止于岷江;往中则生出了湖北的武当山、桐柏山,最后气聚大别山;往北生出河南的伏牛山、熊耳山,以至嵩山、泰山,泰山又生发出徂徕山、沂山和鲁山。

这条最强的中干龙,自秦岭生出的这一条黑龙,注定是率先一统天下的——祖龙!

大秦的这条龙脉,山势乃是秦岭之势,水势乃是渭水之精。渭水乃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沣、涝、潏、滈、浐、灞等七水汇入渭水,渭水又汇入黄河。

无论山势还是水势,皆是得天独厚,堪称干龙之下,支龙之中首屈一指的存在,更不是什么叶龙可以碰瓷的。

大秦的渭水黑龙嬴黧就是走的捷径。

当今天下天地元气越发稀薄,靠着努力修行化龙实在是难于上青天,与其不同的,人气却是越发强盛。

倘若有与龙脉契合的蛟蟒蚺蛇,能与龙脉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便可以省下千百年苦功。借助山川江河那磅礴的灵气与人世间旺盛的人气,一朝便可实现质的飞跃,化龙腾空。

而且,这般孕育出的龙,绝非一般的凡龙可比,它是天时、地利、人和完美汇聚而成的真龙,是集天地之精华、纳万物之灵秀的神龙。

已经不是凡龙,乃是神龙真龙。

当然,这也难得很。单是契合龙脉这一前置要求,就如同在茫茫沙漠中寻找一粒特定的沙子。不是天选之子,那根本做不到。即便有幸契合,想要融入龙脉,也得历经万死一生,

这山川河流之气何其宏大巍峨,没有足够的大运、修为、毅力、勇气、韧性,那是一试一个不吱声,而且是再也别想吱声。

而且哪怕真成功了,省却了千年苦功,也不是只有好处。融入龙脉,得了好处的同时,也要担着责任。

龙脉因人气而凝聚,也会因人气而散去。若是人间气势繁华安宁,天地清明澄澈,那自然是越来越壮大。反之,若是天地污秽,一片混乱,凶戾煞气沸反盈天,污秽了人间山川河流,那这龙也要跟着吃挂落。

还有就是一旦龙脉龙气人气衰竭,这龙也会跟着一损俱损。但是只要运气好,不被其他的龙吞噬,还有涅槃重生卷土重来的机会。

毕竟山川河流只要没有遭遇翻天覆地的地貌变更,即便人气暂时受损,假以时日,早晚也能恢复如初。

而能够孕育出龙脉的山川,地势险峻,结构稳固,很难被轻易改变,毕竟唯有毁山断河这般极端的举动,才有可能截断龙脉。

除非点背到极点,既遭遇毁山断河的天灾,又碰上人气散失的人祸,那一国的国运才会彻底走向末路。

但若是仅仅毁山断河,只要能够及时迁居,迅速占据其余龙脉,吞噬其龙气,照样可以坚挺下去。可以理解成人没死,搬家成功,开启新的生活。

典型案例就是昭烈帝,他是点背的案例。

巴蜀是个好地方,也养的出龙脉,只是此地受限于地势等因素,只能养出小龙,难以孕育出大龙。

而昭烈帝更点背,巴蜀的天池大泽发生了大地震,汉水被截断,汉中平原的连接也因此中断。这场灾难让此地的龙脉元气大伤,根本还没来得及恢复。

虽说当时神州大地也没有新的大龙诞生,然而季汉仅凭这一条受伤的小残龙,想要再造河山,无异于痴人说梦,根本不可能实现。

季汉才是真的非战之罪,实乃天运不济也。

至于刘季,他自己本身就是真龙,又占据巴蜀汉中,彼时龙脉未绝,除了项羽,他乱杀。

要不说刘季天命在身,天池大泽的这场大地震,就在刘季平定天下十几年后。那时候大汉江山早就稳了,也不怕这点灾难了。可惜到了昭烈帝的时候,他可就惨了。

龙脉并非一成不变,是可以造,也可以毁的,尽管这过程极其艰难。

而且也不是说有龙脉就肯定能成就大业,占据龙脉只是说起点更高,并不能决定终点。也有人杰可以逆天改命,凭借自身的实力,生生打遍天下,重塑河山。

这种人中之龙,他在哪,哪就是龙脉,哪就有真龙。这种情况,龙脉就只是锦上添花了。

也不是说龙脉就没用了,毕竟子孙后代可就未必这么强了,毕竟这种真龙,五百年也就出一个。对这种真龙来说,龙脉是给子孙用的。

用科学一点的话语来解释,只要是土地肥沃,能够孕育出丰富的物产;交通便利,如同人体的血脉般畅通无阻;人丁众多,充满生机活力;易守难攻,有着坚固的防御屏障,具备稳定生产和战略主动权的地域,便可以被视为龙脉所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