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能此来,明显是有备而来。”
他对众将领说道,“我们必须全力应对,但也不能将所有力量都用于防御。我们需要保留一部分机动力量,以应对可能的变数。”
陈德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殿下,依末将之见,我们可以采取纵深防御的策略。在前线设置一些小规模的阻击点,延缓敌军的进攻速度;主力则驻守在几个关键的要塞,形成防御网络;同时,也派出一些小股部队,袭扰敌军的侧翼和后方,干扰他们的补给线。”
朱樉点点头:“这个策略不错。同时,我们也要加强情报工作,密切关注朱能大军的动向和朱棣在京城的反应。”
按照这个策略,北境的部队开始进行部署。
在可能的进攻路线上,设置了多个阻击点,每个点都配备了一支小规模但训练有素的部队,他们的任务是尽可能延缓敌军的进攻速度;
主力部队则驻守在几个关键的要塞,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防御网络;同时,也有一些机动部队,负责袭扰敌军的侧翼和后方。
除了军事准备,朱樉也没有忘记政治上的准备。
他派人联络了各地的支持者,协调一个可能的联合行动;同时,他也派人向蒙古各部传递消息,希望他们能够在朱棣军队北上后,对边境地区进行骚扰,分散朱棣的兵力。
而在内部,朱樉特别关注了朱允炆的安全问题。
他将朱允炆转移到了一个更加隐蔽和安全的地方,由最信任的人员守卫,确保他在可能的混乱中不会受到伤害。
“允炆,局势可能会变得危险。”
朱樉对朱允炆说道,“但不要担心,我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无论发生什么,你的安全都是我最优先考虑的事情。”
朱允炆表现得异常冷静:“三叔不必为我担心。我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懵懂的孩子了。我明白当前的局势,也知道自己的责任。”
朱樉欣慰地点点头:“你已经长大了,思想也更加成熟。我相信,未来你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杰出的君主。”
就在朱樉忙于各项准备的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延安府的马忠已经公开起兵,反抗朱棣的统治,并宣称是为了支持正统的皇太孙朱允炆。
“这是个好消息。”
朱樉对心腹们说道,“马忠的起兵,将迫使朱棣分兵应对,减轻我们的压力。同时,也会鼓舞其他地区的反朱棣势力,形成更大的反抗浪潮。”
然而,好消息的同时,也有坏消息传来。
朱棣派往延安府的军队,在得知马忠起兵的消息后,加快了行军速度,显然是要尽快镇压这次起义。
“殿下,若马忠被迅速镇压,不仅会打击反朱棣势力的士气,也会让朱能的大军没有后顾之忧,全力攻打我们。”陈德担忧地说。
朱樉沉思片刻,决断道:“我们必须支援马忠。传令飞龙骑,准备出发,前往延安府,支援马忠。”
飞龙骑是朱樉精心训练的一支精锐骑兵,速度快,战斗力强,最适合这种远距离的支援任务。
朱樉命令飞龙骑的统领王勇,率领三千骑兵,从一条偏僻的山路,迅速前往延安府,支援马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