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知晓了西市和东市的事情,但是听王凝这么一说,崔民干脸色更黑了几分,“一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混账东西!”
说着,他转头看向王凝,问道:“你过来做什么,只是为了告诉我,那些商贾不堪大用?”
王凝实话实说道:“周王殿下让我来的。”
“东市和西市的事,殿下已经听说了,他让我来问问,你后面打算怎么做。”
崔民干盯着他道:“殿下为什么不召我入宫,问个明白?派你过来?”
“是觉得我不行吗?”
王凝叹了口气,“崔兄,殿下年幼,看不明白事啊。”
崔民干脸色一缓,随即冷哼了一声,“若不是为了挽回咱五姓七望的颜面,谁会投到他的门下。”
王凝点头道:“现在不是内讧的时候,眼下最重要的,是商议出一个办法,看看下一步怎么做。”
崔民干目光望向屋外,眸光阴冷道:“既然这些商贾,敬酒不吃,那就让他们吃吃罚酒。”
说着,他看着王凝,说道:“你派人去做。”
王凝稍加思索,便明白他言语中的用意,点了点头,说道:
“我这就安排人去!”
说完,他便转身而去。
而此时,西市之中。
自从发现打开门做生意,效果不大,商贾们也不得不打出补贴活动,试图挽回一点生意。
他们派伙计去西市之外,告知每一个经过的行人,西市有了买十文钱的东西,便可减一文的活动。
虽然和长安商市的百万贯补贴活动,没有可比性。
但是,还是引来了一些京城百姓。
虽然顾客不多。
但让商贾们看到了希望。
正当商贾们暗自庆幸,觉得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之时。
忽然,阵阵马蹄声,踩碎了西市的宁静。
“把西市都围起来!”
伴随着一声大喝,脚步声也跟着响起。
西市的商贾们纷纷走到店外,来到街上,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此时,西市的大街上,到处都是腰间佩刀的身影。
人数足有上百人。
他们腰间挂着一块木牌,上写“大理寺”二字。
再看他们腰间的佩刀,商贾们纷纷察觉出他们的身份。
大理寺问事!
大理寺问事,拥有和县衙中的衙役一样的职权,当然,身份地位要比他们高上许多。
此时,一个身穿红袍的中年男子,从马匹上下来,面无表情的走了出来,扫视了走到街上的商贾们一眼,说道:
“本官,乃大理寺正,王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