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赵墨这个样子,许老立刻就知道,赵墨这是在怀疑自己的能力。
对比,许老当即微笑着开口说道。
“哈哈,赵大人其实不用太多担心。你待农人如何,农人便待你如何。”
“你近日的所作所为,老朽也是听说过的。所以,哪怕是你不安排人来负责这件事,农人们,也会按照你的要求,把土豆和红薯种好的。”
赵墨闻言,也是点了点头。
确实,如今,能用一些粮食,就能换来别人真心相待的,估计也就只有天下这些淳朴的百姓了。
这些百姓的想法和目的也很简单,只要你能给他们一家人吃饱饭,那么他就能对你死心塌地。
相反的,如果天下的百姓都吃不饱饭,只能被饿死的情况下。
只要有一人起头,那他们都会纷纷响应。
毕竟与其等着被饿死,不如拼一场。
这也是为什么,在后世,每个朝代开始腐败的时候,就会爆发农民起义的原因。
只是,如今的大秦,还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在那些高层人眼中,这些底层的农人,都是卑贱之人,其作用,也不过是为他们劳动,供他们取乐山罢了。
殊不知,得民心者,方得天下。
不知是知道这个道理,想笼络人心。还是说赵墨上一世,家里的老人都是农人,所以看到农人,心里都有一种莫名亲切。
所以,赵墨来了大秦后,对农人一直都很好。
赵墨点了点头,对许老的话表示认可。但是他还是点头说到。
“话虽如此,但是并非我不相信农人,在下认为,该立的规矩还是得立,毕竟,我也是需要完成上面给的任务的。”
“所以,该怎么样,就得怎么样,如果出了问题,我也会按规矩处理。”
“而且,这八百亩地的土豆和红薯,我一个人也管不过来,我也有其他的事情需要处理。所以,这肯定是需要建立一个管理体系的。”
众人闻听此言,都不由地皱起了眉头,小声交头接耳起来。
而许老在听了赵墨的话后,却对赵墨更加认同了。
所以,许老也是立刻点头回应道:“赵大人说得没错,公私分明,才是最好的。老朽,愿为赵大人,管理这里的农人,为赵大人,照顾好,这八百亩地的土豆和红薯。”
“只要赵大人只希望赵大人能够善待此地的农人即可。”
赵墨立马回答道:“许老放心,现在我待农人如何,以后我待农人也如何,不会有丝毫改变。”
“不过……”
说着,赵墨再次上下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许老。
“不过,许老,您这……”
见赵墨这个样子,许老也只是抚须轻笑。
而这时,一旁的里长也上前笑着说道。
“赵大人有所不知,这位许老,可不是普通人,他可是农家……”
里长的话还没有说完,许老立马拍了拍里长的肩膀,打断了他。
赵墨话听一半,有些惊喜地问道:“农家?难道许老是农家之人?”
秦汉时期,文学鼎盛,百家争鸣,农家,便是这百家之一。
农家,并非天下农人,但是却代表天下农人。
并非每个农人都是农家,都是每个农家人,却都是农人。
农家,行走于石井或田间,编写农学著作,为天下农人谋福祉。
凡是有饥荒,流民之地,皆能看到农家人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