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没错。”子平也是一个态度。
丹山戎虽然讨厌,但之后他跟鲁父以及梁嚣联手,犁了他们几次,丹山戎现在已经被打跑了,西边至少能保证十几年安稳。
如此,他们来王畿担任公职,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行,届时若是有问题,也可以随时说。”子旬没有强迫,而是递给他们地图说,“上边选一块作为采邑吧。”
地图摊开。
鲁父与子平凑上去,就看到了地图上,在亳邑(商丘)——雒邑(洛阳)——殷邑(安阳)这个三角形区域上写有“王畿”,而在王畿往外两百里的彭氏(徐州)——安邑(运城)——庇邑(邢台)还有一个大三角,大小三角中间写有“边鄙”二字。
子旬看他俩面面相觑,便解释道:“王畿+边鄙,一同构成内服。这里面所有封邑,都将统一为采邑,当地的子姓贵族与庶民,以及在朝中任职的公卿亲眷、国人,都将拥有上战场的特权。如你们所见,我虽然不能学辛屈,将奴隶都拉拢进来投入战场,但就算我将特权下放到庶民身上,就足以拉出与燕国等同规模的战士。”
这一句话,充满了豪迈。
辛屈折腾了十几年,搞出来的燕国总人口,或许只是人家随便一句话,就能拉起的同等规模的战争人口。
二者的体量,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鲁父沉默。
子平倒是了然的颔说:“只是那些贵族会答应吗?”
“迁都之后,我会颁令,在内服生活的一切势力,都必须上奏人丁户册,十户一里,十里一甲,十甲一乡。这些里甲需要有人督管,贵族家别的没有,庶子一堆。每多一乡,就可以在那个采邑贵族下边,安排一个世袭的乡长职位。拥有乡长职位的贵族,上战场之后,可以担任佰长。而甲长可以担任什长,里长可以担任伍长。”
子旬这话一出来,子平神情立刻严肃了起来。
这么做,无异于在贵族身上动刀,子平犹豫了一阵,才说:“真的没人反对吗?”
“不会给他们反对的机会。”子旬看了一眼左右,确定只有他们三人之后才说,“迁都到一个地方,所有贵族,都会将自己的核心力量调集到亳地。
这个时候,他们没有根基,退无可退。
只要命令一下,他们麾下的人,就会起心思。
尤其是那些扈从。”
“……”
子平点了点头,目光落在鲁父身上:“这事,燕国比较熟悉,你怎么看?”
鲁父闻言又多看了一遍地图,强化了记忆才抬起头说:“王子,肯定不可能全然学燕国。不过,屈在燕国推行的宗法里头有一项,叫做继承令。
即父母死,家产大宗举一半,小宗共一半。
大小宗,可以学。”
“推恩吗?”子旬想了想,点了点头:“辛屈趟过的路,好用的法子,我自然不会拒绝。而且这玩意儿抵触确实小。
只是,这一项不能我来。
因为牵扯了继承权。”
鲁父撇撇嘴,权当没说。
大邑商这边的体系,导致了继承权必然是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并不是常态。
而辛屈弄出来的宗子宗女体系,本身就是配合嫡长继承制推行下来的,尤其是辛屈搞出来的一套完整的《宗法》,里头有一套完整的流程,来帮助下一代继承人,成为嗣子。
大邑商这里没有这个基础。
子旬可以在采邑制度下,让出一部分利益,让更多贵族的子嗣受益,通过这样的方式团结人心。
但不能真的强推宗法,否则第一个造反的,就是他外边的两个弟弟。
到时候好不容易统合起来的局面,可就裂开了。
“以后在王畿内,子姓官吏统称为公。
外姓官吏统称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