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寒凑近观察:“确实精巧。幼薇,这是你设计的?”
朱幼薇摇头:“是工坊里的工匠们一起改良的。”
走到染坊时,朱标停下脚步。十几个大缸里泡着各色染料,气味浓烈却不刺鼻。
“这蓝色很特别。”
朱幼薇解释道:“这是用云南运来的蓼蓝染的,比本地的颜色更鲜艳。”
参观到学堂时,朗朗读书声传来。二十多个女子正在学《千字文》,见太子进来,慌忙起身行礼。
朱标示意她们继续,转头对赵明诚说:“女子识字明理是好事。赵爱卿,杭州府该多设些这样的学堂。”
赵明诚连连点头:“微臣记下了。”
午饭时间,朱标坚持要和女工们一起在食堂用餐。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杭州城。
知府衙门里,赵明诚的师爷正在训斥手下:“快去查!太子爷的膳食安排好了没有?”
衙役苦着脸:“师爷,太子非要吃工坊的大锅饭,谁也拦不住啊。”
师爷急得直跺脚:“这怎么行!万一吃出问题……”
工坊食堂内,朱标端着餐盘,和女工们一起排队打饭。这一幕让所有人都惊呆了。
“太子爷居然自己打饭?”
“还跟那个织布的刘婶说笑呢!”
刘婶紧张得手直抖,差点把汤洒在朱标身上。朱标却笑着接过碗:“刘婶别紧张,朕……我在宫里也常自己盛饭。”
饭后,朱标把赵明诚叫到一旁。
“赵爱卿,杭州府对工坊可有扶持?”
赵明诚额头冒汗:“回殿下,工坊一切手续都是特事特办,从无刁难。”
朱标点点头:“那就好。这样的利民之举,该多多支持。”
消息传到周德海的耳朵里,他瘫坐在椅子上。
“完了,太子都话了,咱们还怎么跟工坊争?”
傍晚时分,太子驾临的消息已经传遍全城。运河两岸的商铺纷纷挂出红灯笼,像是过年一般。
工坊后院,朱标和陈寒正在听朱幼薇汇报。
“目前工坊有女工五百人,每月出布三千匹。番商订单已经排到明年三月。”
朱标满意地点头:“做得很好。朝廷准备在各省推广,你觉得如何?”
朱幼薇眼睛一亮:“儿臣早有此意。只是……”
“但说无妨。”
“儿臣希望各地工坊都由女子主事。男子可以做工匠、管事,但大方向得女子把握。”
陈寒好奇道:“为何?”
朱幼薇认真地说:“只有女子才最懂女子的难处。这工坊不只是为了赚钱,更是要给天下女子一条活路。”
朱标深深看了女儿一眼,缓缓点头。
夜色渐深,但杭州城依然热闹非凡。茶楼酒肆里,所有人都在谈论太子视察工坊的事。
“听说太子爷还亲自试了织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