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放不放弃比赛,是他们说了算。
于余看向身边的几个人,他们虽然慌张,但是眼里的火热几乎快要燃烧出来,浑身都在叫嚣着快一点比赛。
于余笑了。
这就是自己的国家队,一直在挑战着不可能。
*
混合泳第一棒就是仰泳。
发令枪的声音还未在泳池上方散尽,蒋磊的身体已如出鞘匕首般斜插入水。他的背部与水面形成完美入水角度,一点也看不出来赛前他还是脸色发白,慌张的样子。他的双腿打水时压出的气泡在阳光里炸开银链,快速向前冲着。接力赛的赛程只有一百米,他不需要给自己保存任何体力,冲就完了!
但第一道的英国队的蛙泳老将卡尔森更显老辣,蹬壁瞬间用就领先了蒋斌半个身位,前五十米始终保持领先。于余趴在出发台边缘,能看清蒋磊每划水一次,脖子上的血管便绷成青紫色的弦,当赛程进入最后阶段时,蒋斌显然是拼了,他这个以稳重著称的选手水花大得像是炸鱼,一个劲儿像是岸边冲去,一门心思保持着自己第三名的位置。
第二棒便是蛙泳的郑何云。
郑何云深吸一口气,目测着蒋斌的距离,然后一口气扎入水中带起一片扇形水纹。
前五十米他始终保持教科书般的标准动作,也贯彻着自己一直的冷静,可第三道的澳大利亚选手汉森在第二个折返点突然变招,竟在转身时擦着郑何云的脚踝完成超越。
可恶!郑何云咬牙切齿,但是他已经用尽了自己全身的力气在追赶,快到岸边时却依旧没有实现赶超。
看台上的惊呼声传进耳膜,于余攥着出发台扶手的指节泛白,直到看见郑何云触壁前最后一次蹬腿,将池水分成两道,才发现自己咬破了下唇。他对上郑何云已经幽暗的眼神,心头一震。
队伍已经变成了第四名,不允许他多想了!该出发了!
第三棒是蝶泳的于余!
于余还是头一次在公开的赛场上展现出自己第二种泳姿,没有人知道,他的蝶泳也同自由泳一样游得很好。
蝶泳入水的瞬间,于余感觉耳膜被池水拍得发疼。他看着前面的三名选手,自己已经是第三棒,后面只有一个没什么大赛经验的林嘉阳,他必须在这棒把自己队伍的劣势追回来。
蝶泳讲究的就是大开大合,而于余的气势饱满,像是一条飞鱼一样冲出水面又下落,充满爆发力的姿势,让人很难怀疑他的主项竟然不是蝶泳。
“没想到于余选手的蝶泳也游得这么好,这下我明白陈教练的安排了,不是为了让新人表现,而是让于余在第三棒抢分!”解说大声说道。
是的,于余的蝶泳并不弱于自己国家队的首发,甚至更适合站在这种赛场上,只是因为队伍配合的原因,所以才是替补。
本来在激烈的赛场上应该全神贯注,但是不知道怎么,于余却想起了之前在医务室里泣不成声的前辈。想起了王金明得知自己不能参加决赛的眼神,还有刚才郑何云因为落后而阴沉下去的表情。
他的肩膀上不止一个人的重量,但是同样的,他的身后,这回也不是只有自己!
于余在池中掀起浪花,任由水流把自己向前推动,像是骑着一条白色海浪的海神大人,向着前面的队伍冲去。
知道什么是神力加持buff吗?这就让你们看看!
第72章金色的就更好了。
于余的蝶泳非常快,根本看不出来他是游自由泳出身的运动员。只见包裹着于余的那个白色浪花速度越来越快,于余奋力地向前冲着,额头上的青筋直冒,他在拼尽全力缩短和前面选手的距离。
蝶泳才是最能表现出爆发力的泳姿,尤其是跃出水面的那一刻,张开的臂膀加上流畅的线条,无不诉说着这项运动的力量与美感。
陈教练攥着拳头,紧张地看着场内的情形。做出今天这个决定,虽然是他和总教练深思熟虑的结果,但是确实包含着赌一把的心思。
不到最后关头,谁也不知道最后会是怎样的结果。
于余一路向前追赶。在众人紧张地注视下,于余在转身的瞬间超过了前面的澳大利亚队选手,中国的国旗一下跃至第三位。
到前三名了!
陈教练看得憋气憋得脸都红了,看着胶着的赛场,恨不得把自己的体力都给场上的那帮小子。
快一点,再快一点!就要超过了!
于余奋力直追,但是一百米的距离太近了,容不得他再度超越一名,只得和位于第二名的队伍处于差不多的位置冲向终点。
林嘉阳一直在岸边准备着,脑海中预判着于余的速度,就在于余的手马上拍到终点的那一刹那,林嘉阳鱼跃而出。
两个人配合得非常默契!几乎就是卡着规则的边缘交接,一点时间都没有浪费。
要说在国家队最熟悉于余的,就非林嘉阳莫属了。两个人从全国大赛中结识,本来亦敌亦友,后来林嘉阳因为于余的话动了进入国家队的心思,两人又成为队友。并且两个人都是短程爆发型选手,可以聊得专业知识很多。
除了王远梦外,于余和林嘉阳的关系在队里最好,甚至连同吃同住的郑何云都差一点。
因为对对方的熟悉,所以才造就了这一刻精确到零点几秒的配合,这就是接力赛要换整队的原因。也许看比赛的业余观众看不出来,但是从这一刻起,在场边暗暗着急的陈教练已经放下心来。
他选择的队伍已经发挥到最好了,剩下的就要看最后一棒的实力了。而他们最后一棒的林嘉阳,也是被给予厚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