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却不认同袁逢:“可如果洛阳不好,大司农怎么会让疼爱的长子留京,而让失去宠爱的次子远走呢?”
原本袁逢是想耐心和袁绍解释的,但是听到袁绍提及曹班,突然就哑了火。
而袁隗这时的表情也突然变得很奇怪。
原本慈眉善目好“叔父”模样的袁逢突然跨下脸来,对袁绍道:“你还是少和曹阿瞒混,整日好的不学,坏的一沾就会。”
“这和阿瞒有什么关系?”袁绍不服,还想辩解,袁逢却已经背过身去:“你回去吧,总之叔父是不会害你的。”
这边袁绍前脚刚离开,那边袁隗立刻和袁逢吵了起来。
“呵,本初的叔父,怎么不敢和本初说真话?”
袁逢不语,袁隗拍桌而起,怒道:“说啊?你不敢和他说真话吗?”
“告诉他,你一个长辈,要用那样阴险地手段去夺晚辈的产业!”
“告诉他,你看上了曹班的格物院,于是和曹班的父亲一起,将这个不受宠的次子逐出洛阳!”
“我都羞于称你一声二哥!”
袁逢听到这里,怒极反笑:“二哥?”
“你还知道我是你二哥?我看你现在可是别人的二哥啊!”
比吵架,袁隗永远也比不过袁逢,他这嗓子一吼,整个院子都在震。
自袁逢从大哥袁成手里,接过一些他不曾知晓的家族产业后,袁逢的性格就越发变得阴晴难料,他常常不认可袁逢在朝中做的一些事情,的确,袁逢作为家主,肩上的责任原比他的要重,有些事情迫不得已他能理解,但是这次……
袁隗神情颓败,低声道:“我现在就书信,告诉曹班。”
袁逢冷笑:“你要是有胆子说,当面为何不说?”
袁隗惊怒:“你跟踪我?”
袁逢沉默不答。
“行,行,我现在就去写信,现在就去!”
袁逢轻声道:“已经迟了。”
“什么。”袁隗脚步一顿,回头看向袁逢。
袁逢神情淡淡的,直视弟弟的双眼,道:“命令两天前就下达了,你现在告诉曹班,他不会原谅你的。”——
张奂被皇帝免官时,已经年近七旬了。
按理说,这个年纪从太常的位置上被免官,基本就等于告别了职业生涯。
但俗话说,靠技术吃饭饿不死,张奂掌握领兵打仗这门技术,在这个战乱频频的年代,就相当于有了铁饭碗。
并州的羌胡还没解决,三辅一带的羌贼又率骑兵犯境。
张奂立刻被朝廷任命为镇西将军,再次领兵出征。
“戴罪立功”的张奂这次出兵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凶狠,以七十岁的高龄挂帅亲征,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将攻入左冯翊的羌人打到了凉州和三辅交界的地方。
这个时候,张奂穷寇莫追的“老毛病”又犯了,既然敌人已经溃逃,那他就可以班师回京复命了。
其实张奂的想法也是同时期很多武将的想法,战争耗民,军队每多行进一天,后勤就要多跟进一天,将军们和皇帝要粮草也不是总能给足数的,地方争粮又不可持续。
总而言之,还是国力所限。
但这一次,他手下的一个佐军司马,主动提出,率五百人小队追敌。
如果是旁人这样提,张奂是肯定不会同意的。
但董仲颖是从桓帝年间开始就跟随他征战的手下,得知他再度领兵打仗之后,立刻舍弃了原本的官位,第一个来投奔他。
这小子生得健壮魁梧,也是凉州出身,善骑射,又读过兵书,懂得运用谋略作战,很得张奂赏识。
所以张奂批准了他追敌的请求。
这伙儿羌贼当真是亡命之徒,到溃军了凉州地界后,不北行,反而是一路向西直接进入安定郡,刚刚离开战争威胁不到两年的安定郡百姓,最终没有逃过被劫掠的命运,被穷凶极恶的羌贼地毯式的掠夺。
好在董仲颖最终没有辜负将军的信任,果真靠着五百轻骑千里追杀,将残余的羌贼悉数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