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重生七零:开局打猎养家,我把妻女宠上天 > 726串珠子一样串出线索(第1页)

726串珠子一样串出线索(第1页)

崔明义吸着烟,脸色依旧苍白,还在喋喋不休地诉说着自己的“委屈”和“一时糊涂”。

赵振国静静地听着,直到他告一段落,才深深吸了一口烟,缓缓吐出烟雾,用一种带着惋惜和沉重的语气开口说道:

“崔主任啊……”他摇了摇头,“你糊涂,你真是糊涂啊!”

崔明义一愣,不解地看着赵振国。

赵振国目光直视着他,语气平和却带着巨大的冲击力:

“你知道么?我们刚刚查到,那个郑小军,拿到了你批的那张条子,根本就不是去买什么煤。。。。。。

晨光微露,青山村的炊烟袅袅升起,像一条条轻柔的丝带缠绕在山腰。赵振国站在自家院门口,望着远处梯田上泛着金光的秧苗,深吸一口带着泥土清香的空气。昨夜那群农大学生已安顿在村里的“知青小院”,今早五点就跟着村民下地了。他昨晚上没睡踏实,梦里全是年轻时扛锄头翻地的画面,醒来才发现,脚底仿佛还沾着三十年前的泥。

他拎起墙角的水桶去井边打水,路过李卫东家时,听见屋里传来争执声。

“你疯啦?真要拿宅基地入股?”是李卫东妻子王秀兰的声音,尖利中带着哭腔,“那是咱祖上传下来的屋基!孩子以后靠啥成家?”

“我不是卖,是入股!”李卫东语气焦躁,“‘青山味道’冷链中心三期要扩建,集体公司发公告说鼓励村民以闲置资产作价入股,年年分红!小丫说了,这是盘活资源!”

“可万一亏了呢?房子都没了!”

赵振国停下脚步,轻轻叩了叩门框:“老李,在忙?”

屋内顿时安静。片刻后,李卫东拉开门,脸上挤出笑:“赵书记,这么早就起来了?”

“刚好路过。”赵振国走进院子,把水桶放下,“听说你在琢磨入股的事?”

李卫东搓着手,有些局促:“也不是非得入……就是看着别人签了合同拿分红,心里痒。”

“秀兰担心得对。”赵振国坐下,目光平和,“房子不是普通财产,它是一家人最后的退路。咱们搞集体经济,从不强求自愿。你要是真想参与,可以用存款认购股权,或者用承包地经营权折算,何必动屋基?”

“可政策文件写着‘允许宅基地使用权有偿退出或入股试点’……”李卫东低声辩解。

“那是省里给的探索权限,但咱村议事会还没通过实施细则。”赵振国盯着他,“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一旦开了口子,有些人就会被眼前利益蒙眼,忘了长远。十年前张老三家为啥差点流离失所?不就是被人忽悠着把房契押给了高利贷?”

李卫东低头不语。

赵振国放缓语气:“我理解你想为家里多挣些钱的心思。你儿子今年高考吧?成绩不错,将来上大学花销大。这样,等冷链项目建成运营,用工优先安排本村青年,让你儿子暑假来实习,挣份工资。另外,集体公司设立教育扶持基金,每年补贴考上学的孩子两千块??这比赌上祖屋稳妥多了。”

王秀兰在屋里听着,悄悄掀开帘子一角,眼神松动。

“再说一句掏心窝的话。”赵振国站起身,“咱们走合作化路子,不是为了变成资本家,是为了不让一个人掉队。你要信这个集体,也信我赵振国不会让乡亲吃亏。”

李卫东终于点头:“……是我急了。谢谢您提醒。”

走出李家,赵振国顺道去了村委会。刚进门,就见小丫正和两个穿白大褂的技术员说话,桌上摆着几袋密封的土壤样本。

“爸,正好您来了!”小丫眼睛一亮,“环保局派专家来做耕地重金属普查,结果出来了??咱们全村稻田镉、铅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十分之一,属于一级生态农田!这意味着‘青山一号’不仅能进高端市场,还能申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

一位女技术员补充:“你们这片土真是奇迹,周边矿区污染严重,唯独青山村像被保护着似的。”

赵振国摸着样本袋,久久未语。他想起当年带头封山育林、禁止挖矿的那一场激烈斗争。那时多少人骂他“死脑筋”“耽误发财”,如今却成了最宝贵的财富。

“把这个结果公示三天,然后提交议事会审议是否申报地理标志。”他说,“品牌价值越高,监管就得越严。以后谁家违规用化肥农药,不仅要罚款,还得在全村大会上做检讨。”

中午饭是在展览馆吃的盒饭。管理员老周一边递筷子一边嘀咕:“刚才又有辆黑色轿车进来,说是省城来的投资商,非要见您,我没敢放进去。”

“车牌记了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