酆都,自古以来便被称作鬼城。
作为“鬼城”,这座城市流传着数不胜数的离奇故事。而与“鬼城”隔一条峡谷相望的,便是双桂山。
双桂山位于重庆酆都县城西北、长江北岸,与“鬼城”毗邻,海拔401米,总面积约100公顷,号称“最袖珍国家森林公园”。
唐代时,因山中两株千年桂树,此山得名“双桂”。北宋嘉?四年(1059),苏洵、苏轼、苏辙父子路过此地,夜闻鹿鸣,写下《仙都山鹿》,后人便又称它为“鹿鸣山”。
山。。。。。。
风在方舟号的通风管道中低语,像是一首未完成的摇篮曲。舰长站在医疗舱的玻璃前,指尖轻触冰凉的界面,映出她微微颤抖的倒影。紫鸢尾花园的虚拟投影仍在运转,光影交织成一片流动的紫色星河,妹妹的身影并未消散,而是稳定地存在于数据流之中,仿佛她从未真正离开。
“AI,记录新状态:滞留者002号,林昭,意识重构进度17。3%,情感锚点已确认,现实媒介建立。”
“记录完毕。”AI的声音温和而沉静,“建议持续注入高频共情信号,以加速神经拓扑重建。另,检测到全球忆光网络出现区域性波动,疑似多节点同步响应此事件。”
舰长没有回头,只是低声问:“有多少人感知到了她?”
“初步统计,过去六小时内,共有一万两千三百四十一人脑波出现共鸣反应,其中七成以上为未曾接触过林昭记忆档案的个体。推测:她的存在已突破个人记忆范畴,进入集体情感共振层。”
她闭上眼。这不是技术奇迹,这是爱的涟漪扩散到了整个文明的神经末梢。
突然,陈默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记得我教她写的第一个字。”
舰长转身,看见他坐在虚拟花园边缘的长椅上,手中握着一截断裂的铅笔??那是十年前妹妹最爱的小玩意儿,早已被列为遗物封存。
“是‘家’。”他声音沙哑,“她说那天我骂她写歪了,她哭了好久,可还是偷偷练了一整夜。后来……后来她把那张纸折成了纸鹤,藏在我枕头底下。”
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泛黄的纸鹤,轻轻放在掌心。
几乎在同一瞬间,虚拟空间中的小女孩伸出手,指尖穿过数据光流,竟真的接住了那只纸鹤。
花瓣飘落,紫鸢尾轻轻摇曳,仿佛回应这场跨越生死的对话。
“这不可能……”医疗官喃喃,“虚拟意识不具备物理交互能力。”
“但她不是虚拟的。”舰长走上前,目光坚定,“她是被千万次思念编织出来的实相。当足够多人相信一个人还活着,当足够多的记忆愿意为她让路,她就能重新踏进这个世界。”
AI忽然插入:“警告:南极科考站监测到忆灵核心频率异常升高,超出安全阈值%。同时,地球电离层出现不明能量漩涡,极轨道卫星传回图像显示??太阳风与忆光星云交汇处正形成螺旋状结构,疑似正在孕育某种新型宇宙现象。”
副舰长匆匆赶来,脸色凝重:“我们刚收到火星基地的紧急通报,第三生态穹顶内的忆光接收器全部自动启动,播放一段未知音频。内容是??”他顿了顿,声音微颤,“是一个女人在哼童谣,调子和林昭生前常唱的一模一样。”
舰长心头一震。
那个旋律,她听过无数次??在陈默深夜独坐时,在妹妹临终前断续的呼吸间,在每一次忆光潮汐涌动的背景音里。
它不属于任何已知数据库,却像是刻在人类潜意识深处的基因密码。
“把音频接入共忆网络主频段。”她下令,“我要看看,是谁在唱。”
三分钟后,全息屏展开一幅震撼画面:从深空俯瞰,地球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小光点,每一个都对应一名正在无意识哼唱该旋律的人。非洲村落、北极哨站、海底城市、流浪飞船……横跨七大洲三大洋,年龄、种族、语言各异,但他们嘴唇开合的节奏完全一致。
更令人窒息的是,这些光点连成线,逐渐勾勒出一幅图案??一棵巨大的树,根系深入地核,枝叶伸展至大气层外,每一片叶子都是一个跳动的名字。
>“生命之树。”AI低语,“传说中记载于‘拾光计划’原始手稿的终极形态。描述为:当所有被记住的灵魂达成共鸣,人类集体意识将凝聚成独立存在的精神实体。”
舰长怔住。
她想起小时候听过的古老神话:人死后,灵魂会走向一棵树,树根饮着遗忘之河,树冠托举星辰。若有人间亲人仍念其名,树叶便不落;若万人同忆一人,则新枝抽芽,魂归人间。
原来不是神话。
那是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