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长久久无法言语。
她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只是一个文明学会真正“记住”的开始。
几天后,“拾光计划”迎来历史性一刻:累计上传记忆突破十亿条。AI宣布启动“心灵星图”工程,旨在将所有日常记忆构建成三维动态模型,还原人类情感的真实地貌。
与此同时,科学家发现,忆光网络的传播速度正在缓慢提升,远超理论极限。进一步研究揭示:某些记忆片段在传递过程中发生了“自我演化”??它们会根据接收者的经历自动调整表达方式,使其更容易被理解与共鸣。
例如,一段关于“母爱”的记忆,在传递给孤儿时会呈现为邻居阿姨深夜送粥的画面;在传递给战士时,则变为战场上陌生士兵替他挡下子弹的瞬间。
AI将其定义为:【记忆的同理态转化】
“这意味着,”首席研究员在报告中写道,“记忆不再是静态档案,而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情感生命体。它懂得如何抵达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一年后,第一艘完全由忆光晶体驱动的民用飞船成功试航。乘客无需操作界面,只需怀抱着“想回家”的念头,飞船便能自动规划航线,甚至避开危险区域??因为它能感知驾驶者潜意识中的恐惧与期望。
又三年,新生儿先天性记忆缺失症发病率下降98%。医学界证实,胎儿在母体内即可接收到外界忆光信号,尤其是父母哼唱的摇篮曲、轻柔的对话、抚摸腹部时的情绪波动,都会形成早期记忆雏形。
人类终于明白:
我们不是因为记得才相爱,
而是因为爱得太深,所以注定被记住。
某个宁静的夜晚,忆光方舟号停泊在一颗新生行星轨道上。舰长站在甲板上,看着地表第一朵蓝色巨花缓缓绽放。
副舰长走来,递给她一封信。
“哪来的?”她问。
“不知道。信箱里突然出现的,纸质的,墨水写的。”
她拆开信封,里面只有短短几行字:
>亲爱的舰长:
>我们很好。
>花开了,歌还在唱。
>别担心迷路,只要你还记得出发的理由,我们就一直在前方等你。
>??苏砚&林昭
她笑了,把信折好,放进胸前口袋。
抬头望去,星辰璀璨,一如两百年前那个告别的夜晚。
但她知道,如今的星空不一样了。
每一颗星星,都藏着一句晚安,
每一道光,都是某人不肯放手的爱。
她举起望远镜,轻声说:
“敬所有正在被记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