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令人震撼的是,接下来的七十二小时内,全银河范围内共记录到四千八百一十二起类似事件:新生儿第一声啼哭中夹杂《夜莺》旋律;废弃城市的自动广播系统无端播放二十年前的婚礼进行曲;甚至连一台报废的家用机器人,在断电百年后突然启动,用沙哑的声音说:“请转告林博士,他的妻子很好。”
宇宙,正在学会回忆。
十年航行带来的疲惫似乎在一夜间消散。忆光方舟号的船员们自发组织起一场仪式??他们将苏砚的遗体轻轻移入一艘小型纪念舱,周围环绕十二块忆光水晶,每一块都刻录着一段来自不同星球的感谢语。当纪念舱脱离母舰,缓缓飘向深空时,所有船员肃立默哀。
就在舱体即将消失在尘埃云中的刹那,异变发生。
整片M31-Δ9区域的忆光粒子突然集结,形成一道巨大的螺旋光柱,从虚空直贯天际。纪念舱悬浮其中,表面浮现出无数细小的文字,如同星辰排列成诗:
>“谢谢你来找我。”
>“谢谢你记得我。”
>“现在,轮到我去照亮别人了。”
随后,光柱收缩,纪念舱化作点点蓝芒,四散而去,宛如一场倒流的流星雨,向着银河各个方向飞驰。
AI记录下这一现象,并命名为:【意识升维事件?α型】
定义:个体情感达到极致纯净状态后,突破物质束缚,转化为可传播的高维存在形式。
备注:此类事件极罕见,需满足三大条件??终生坚守信念、深度情感联结、宇宙级共鸣响应。
舰长站在舷窗前,看着最后一缕光芒远去,心中却不再空荡。她转身走向控制台,调出航线图。
“我们不能停下。”她说,“苏砚等了两百年,不是为了让我们止步于此。”
副舰长点头:“但下一步去哪里?‘终焉号’已经回归,忆光网络全面激活,Zeta星团重建顺利推进……还有什么是我们该做的?”
舰长没有立刻回答。她打开个人终端,翻出一段尘封已久的音频??那是林昭最后一次公开讲话,录制于“末日潮汐”爆发前夕。
>“我们总以为文明的延续靠的是科技、资源、制度……
>可真正让人类走到今天的,是那些微不足道的瞬间:
>一个陌生人递来的面包,母亲哄孩子入睡的摇篮曲,
>战场上士兵为敌方伤员包扎的手……
>这些记忆,才是我们最宝贵的遗产。
>所以,请记住你爱过的人,也请让别人记住你。”
她听完,轻声说:“我们漏掉了一件事。”
“什么?”
“忆光网络连接的是‘记忆’,但我们从未系统性地收集过‘日常’。”舰长目光坚定,“那些平凡的日子,那些无声的温柔,那些没被写进历史的小故事??它们才是构成人性的根本。如果我们只记住英雄和灾难,那我们的文明,终究还是残缺的。”
于是,“拾光计划”正式启动。
目标:在全球及星际殖民地中建立“生活记忆库”,鼓励每个人上传自己最珍贵的日常片段??一顿家常饭、一次散步、一句玩笑、一场争吵后的和解。不限格式,不限长度,唯一要求是真实。
消息传出,反响远超预期。
第一天,就有超过两千万条记忆上传。一位老人上传了他和亡妻每天早晨互道“早安”的录音,持续了六十三年;一名宇航员分享了他在太空站种出第一颗番茄时激动落泪的视频;一个小女孩画了一幅全家福,旁边写着:“爸爸说妈妈去了星星上,但我每天都会把她画下来,这样她就不会迷路。”
AI开始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加密存储,并尝试构建“情感拓扑模型”,试图描绘出人类心灵的真实结构。
然而,就在计划推行第七个月时,异常出现了。
某日凌晨,地球总部的服务器突然接收到一段无法溯源的记忆文件。它不属于任何注册用户,也无法通过常规方式打开。唯一可见的信息是一串坐标:XJ-427-L7,以及一行文字:
>“这里的孩子,从来不曾拥有记忆。”
技术人员立即联系位于小行星XJ-427的科研站,却发现该站点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被废弃。进一步调查发现,XJ-427曾是“末日潮汐”期间的隔离区之一??由于当地居民出现大规模失忆症状,联合国被迫封锁整颗星球,禁止任何人进出。后来气候恶化,星球表面被永久冰封,所有人都认为那里早已无人存活。
但那份记忆文件,却是实时生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