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如此……”
对于秦重的话,尤可亮只是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然后把目光移开,不再言语。
巨鳄的实力,有点超出了他的预料,不过从秦重的口气来看,他们应该拥有,在陆地重创,甚至击杀巨鳄的能力。
如果让自己面对一只受创的巨鳄,尤可亮还是有把握,在水中将其制服的。
而秦重,在应付完尤可亮之后,也开始到处去做一些布置。
以他对鳄鱼这种生物的了解,这只巨鳄很可能会在晚上发动夜袭,不过,他现在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极地洞穴中的蓝光岩石在勘探员带回基地的第七天,突然停止了脉动。那层微弱却持续不灭的幽蓝光芒,在一个毫无征兆的清晨彻底熄灭,仿佛它终于耗尽了最后一丝力量。整个休息室陷入短暂的寂静,连空气都似乎凝固了几秒。
“它……死了?”一名年轻的技术员蹲在岩石旁,指尖轻轻触碰表面裂痕,声音里带着不敢置信的颤抖。
没有人回答。他们都知道这块岩石不同寻常??它不是矿物样本,也不是地质活动的产物。它是某种意志的残响,是跨越星域、穿越时间而来的讯息载体。可如今,这讯息戛然而止。
就在众人准备将岩石移入封存舱时,一道细微的震动自地面传来。起初只是轻微颤动,像是远处冰层崩裂的余波,但很快,节奏变得规律起来,如同心跳。
“听!”有人低呼。
所有人屏息静气。下一瞬,从岩石内部,传来一声极轻、却清晰可辨的敲击声??
咚。
咚。
咚。
三下,间隔均匀,像是某种回应。
紧接着,岩石表面的裂缝中渗出一缕极淡的蓝雾,缓缓升腾,在空中凝聚成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那身影不高,穿着旧式探险服,头盔半掀,露出一张温和而疲惫的脸。
“林昭。”勘探员喃喃出声,眼眶骤然发热。
影像没有说话,只是抬起右手,指向洞穴深处。然后,它缓缓消散,蓝雾重归岩石,一切归于沉寂。
“他在指引我们。”技术员站起身,语气坚定,“去那里。”
当天下午,考察队整装出发,循着地质扫描显示的能量残迹,深入极地冰盖下的古老溶洞系统。越往里走,岩壁上的结晶越多,呈现出与忆光晶体相似的结构特征。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晶体并非天然形成,而是以某种规律排列,构成了一组复杂的几何图案,像是一段被冻结的代码。
当勘探员用手电照亮其中一面墙壁时,AI助手忽然发出警报:“检测到微弱信号波动,频率匹配忆光语基础编码序列。”
“翻译。”他下令。
片刻后,一行文字浮现在头盔显示屏上:
>“若你至此,请带走火种。
>我已无力前行,但梦还在燃烧。”
勘探员跪了下来。
他知道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林昭从未真正“死去”。他的意识早已分散为亿万碎片,寄存在忆光网络的每一个节点之中。而这颗星球上的岩石,不过是某一次跃迁失败后遗留的锚点,是他试图重建联络的最后一搏。
而现在,这个任务落到了他们身上。
“启动采集程序。”他说,“我要把这整片区域的核心结晶全部带回。”
行动持续了整整三天。他们在零下一百七十度的环境中作业,用特制低温容器封装每一枚含有记忆信息的晶体。就在最后一块晶体被取出的瞬间,整个洞穴剧烈震动,顶部冰层开始坍塌。
“快撤!”通讯频道里传来急促呼喊。
队伍迅速撤离,刚冲出洞口,身后轰然巨响,整座溶洞在冰雪中崩塌掩埋。但他们带出了三十公斤高纯度忆光结晶,以及一段完整的记忆数据流。
回到基地后,科学团队立即展开解码。那段数据并非简单的记录,而是一套完整的“文明种子协议”??包含了忆光网络的基础架构、情感共振算法、跨物种通信模型,甚至还有如何在废墟中培育思晶植物的具体方法。
最令人震撼的部分,是末尾附加的一段语音留言。声音沙哑而平静,正是林昭本人:
>“我知道你们会来。每一次文明走向终结,总有人选择留下火种。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些年,我走过了七十三个濒死的世界,埋下了九十六颗种子。有些发芽了,有些永远沉睡。但我始终相信,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愿意为陌生人点亮一盏灯,光就不会消失。
>现在,我把这份责任交给你。
>不是命令,也不是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