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牧民上百人会凑一只羊,在冬天开始时杀了。
然后放在一口特别大的铁锅内炖煮的稀烂。然后连着锅一块冻起来,转场也带着。以后每天做饭时,捞一点出来,别管是骨头,肉,还是内脏啥的碎块。
然后另起一锅,加水野菜重新炖煮,把各种食物扔进去,一块会成一锅。他们就这样一只羊,上百人吃整个冬天。
很快准噶尔就吃喝完了,他们用袖子擦了擦嘴,然后在大襟上擦了擦油晃晃的手。他们就是这个生活习惯。衣襟前胸都是发黑油亮的。他们整个冬天都不洗衣服。
因为布匹太少,这里虽然是棉花产区,棉布产量还行,但是他们还是以皮袍子为主。这里是中亚,缺少木材,冷水洗澡有感冒的风险,这个年代感冒可是非常危险的。
新的一天攻城战又开始了,和多和沁和尤姆哈嘎斯坐在交椅上,周围站着台吉和塔布囊们。看着大军举着盾牌,扛着梯子再度向着城墙冲去。
蒙古大弓手在后面每走几步就抛射一轮轻箭。
杨凡大汗说了,箭矢管够随便射。
杨府的兵工厂有单独的箭矢车间,最近搬迁了一个车间到伊犁河谷来。在这里用蒸汽机带动木工机床加工箭杆儿,这里的胡杨木成了做箭杆儿的材料。
这个车间都是熟练工人搬迁来的,蒸汽机带动车床,一天能生产五十多万根。每一根都绝对的圆直。比蒙古人特别给神箭手加工的都好。
箭镞更是简单,都是新城钢铁厂一个车间里加工的,冲床一次可以从钢板上冲压出来五百个。然后工人手工用砂轮打磨开刃。箭簇都是五十公斤一大包发运来的。
在近代水平的工业化生产下,箭簇产量远比火器子弹大得多。这玩意儿就没有生产难度。每个蒙古士兵使用的箭矢,都超过之前给射雕手用的箭矢水准。这让蒙古人欣喜若狂。
因为手工削制的箭杆儿,怎么比的上机床出来的产品呢。箭簇也都是好钢制造的,破甲能力比铁箭簇强太多了。
布哈拉汗国有几座历史名城,塔什干、撒马尔罕、浩罕、布哈拉等人口众多的坚城。玉龙杰赤也不好打,王鹏攻打了十天了,还没有攻克。
主要是王鹏时刻要防着里海对面的奥斯曼帝国和萨菲波斯帝国。尽管步兵第二师已经进驻呼罗珊地区,但是仍然不得不防。
塔什干这座石头和土法混凝土构筑的城池十分坚固。外墙厚度达到了二十五米。高度十二米。而且修筑在一座台地上。本身台地还有十来米高。虽然城壕因为干旱,就是个深沟,但进攻的难度还是十分大的。
一座座马面上,都布置了大小不同的铜炮。正对着冲上来的准噶尔人开火。
幸好杨凡派人教授他们散兵队形,都是十个人猬集成团一股股的往上冲,没有使用密集军阵,不然伤亡可小不了。
苏赫巴鲁牌子头大声呼喊着,放箭!放箭!
前面三个人举着藤制盾牌,抵挡着布哈拉人的箭矢,后面六个蒙古大弓手则对着天空抛射轻箭。准噶人的箭手还是非常靠谱的,他们远比突厥人精锐的多。
暴雨一般的箭矢覆盖了城墙两侧。地上像是瞬间长出来一层茅草一般。全是插进地里去的箭杆儿。
城墙上的布哈拉人栽倒了一片。好多跑来跑去的运输火药和铅弹、以及守城物资的人被射中了,有的被射死了,有的在翻滚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