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县不大,亮晶晶服装店距离县一中也就隔了五六条街,骑车二十多分钟就到了。
学校外的路两侧栽种着香樟树,粗壮的枝干往上延伸,在头顶十米处交汇,形成一片阴凉的绿色幕布。
在道路尽头,两扇厚重的铁门大敞,门上的铁锈在岁月的摩挲下微微泛着红褐色,彰显着这所百年老校的历史。
右侧水泥浇筑柱的门柱上,是普通平底刻法,大约8-10毫米的深度,字的底部平整,新刷的红油漆醒目耀眼。
“走,我带你去停车。”
宋征熟门熟路的带着梁书弗从校旁侧门进去,右转二十来米就是一片停车点。
“虽然没有划分区域,但约定俗成前面是老师的位置,后面一片是学生的。毕竟没人会想放学时候还要和老师打照面。”
宋征带着她继续往后,“这一片是学生区,最靠外的是高一,接着是高二高三。
停了车后,再往前走个两百米,就是一中的食堂。食堂里的白米粥总有一股糊味,但萝卜干不错,运气好的话,还能碰到刚出锅的油条豆浆。”
梁书弗有个疑问,“你怎么知道这么多?”
据她所知,宋征初中并不是县一中的。
“姨婆之前是县一中的老师,小时候我经常来学校找她。”
宋征淡淡道。
那时候宋卫海刚刚调到县城,再加上有风声说上头要为冤假错案平反,苏女士每天都很忙,于是姨婆就主动将他接过来照顾。
夏天他在教师办公室门口挖洞打弹珠,抓蚯蚓,秋天用松果打松鼠,无聊的时候就连食堂里的老鼠都被他提着尾巴捉弄过。
“哦。”
梁书弗点点头。
“走吧,去教室。”
宋征带着人往教学楼走。
他掉头从花园里的小路穿到一条宽阔的水泥路。
水泥路直通教学区,路两旁栽种的是法国梧桐。
鹅掌形的叶片碧绿,阳光从叶片缝隙洒下,在路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路上人头攒动。
县一中的学生有来自虞县下属个乡镇农村,穿着朴素却整洁的学生,也有来自城里的学生。
虽然这时候大家都不富裕,但已经可以看出大部分城里学生的还是好一点,身上的服饰也时髦一些。
比如他们脚上穿着的是运动鞋或塑料凉鞋,而乡镇学生大都穿着耐磨的土布鞋,好一点的则是解放鞋或塑料凉鞋。
再比如,乡镇的学生大多穿着有些发白的蓝色粗棉布褂子,或是薄棉衬衫,县城的学生们有的穿着白色的确良衬衫,有的穿着时髦海魂衫,肩膀上挎着军绿色的书包,走路带风。
不过不管他们来自哪里,他们眼神里同样满是对新生活的好奇与探索。
两人一起走到教学楼前。
教学大楼是一栋四层的砖混建筑,外立面刷着米白色的石灰,侧面的墙皮剥落,露出里面灰色的砖石。
水落管周围有一些水渍,沿着墙壁形成几条弯弯曲曲的黑线。
教室外的墙壁刷成了上白下浅绿的颜色,玻璃窗户对外全开,可以看到教室里老式的木质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
与里面整整齐齐的桌椅对比,门口张贴的分班表下聚聚了不少的人。
“走吧,去看看你在哪个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