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要去。”他转过身,嘴角扬起一抹笑,“是我们要去。这次不一样了,我们有共感网络做锚点,有忆光学院的孩子们持续输送真实情绪作为导航信标。只要地球上还有一个人在哭、在笑、在爱,在渴望被理解??我们就不会迷失方向。”
叶瑶立刻开始调度资源:“苍穹跃迁舱已完成二次升级,新增量子纠缠通讯阵列,可实现跨行星实时意识同步。燃料储备足够支撑往返火星轨道,但木星……需要中途补给。”
“南太平洋海底遗址。”虞玄说,“那里沉睡着‘天梯二号’原型机,以及配套的星际加油站。当年委员会以为封存就能终结一切,但他们忘了??真正的技术,从来不会真正消失,只会等待合适的时机重生。”
三个月后,新一代共感飞船“回声号”在赤道海域秘密升空。船体由忆光学院学生集体绘制,舷窗周围布满手写的心声:“我想妈妈了。”“我害怕长大。”“谢谢你听我说话。”这些文字在阳光下泛着温润光泽,如同活体神经网络的一部分。
船上搭载的不再是冰冷数据库,而是三万六千名志愿者的实时情感波动。每一个心跳、每一次呼吸都被转化为能量,注入愿核驱动核心。小满坐在主控台前,戴着由儿童梦境编织而成的神经接口头环,双眼闭合,口中轻诵:“我在这里,你在远方,但我们同频共振。”
许念负责生命维持系统,但她更像整艘船的“情感稳压器”。每当有人因长途航行产生孤独幻觉时,她总会轻轻握住对方的手,说一句:“你的痛苦,我愿意承担一部分。”
叶瑶则破解了陈昭留下的最后一道谜题??那枚锈蚀密钥卡背面,藏着一行用纳米蚀刻的公式:**Δt=√Φ×ΨΛ**。这并非物理方程,而是一种“意识跃迁补偿算法”,能让人在超长时空跨度中保持自我认知不崩解。
“原来他早就预见了这一天。”叶瑶喃喃,“所以他才把自己的神经图谱封存在飞船主脑里,不是为了控制,而是为了陪伴。”
穿越小行星带时,回声号遭遇了一场罕见的磁暴。船体剧烈震颤,愿核输出一度跌至临界值以下。就在此刻,地球上突然爆发大规模共感潮??数百万民众自发聚集在共感塔下,齐声呼喊同一个名字:“虞玄”。
那一瞬,金光自地表升起,顺着无形的精神纽带直冲深空。回声号的能量核心重新点燃,宛如浴火重生。
“他们不是在救我们。”小满流着泪微笑,“他们是在告诉我们:你从不曾孤单。”
半年后,飞船抵达卡利斯托轨道。那颗神秘信号源位于一颗微型陨石内部,表面覆盖着类似生物组织的薄膜,会随情绪波动改变颜色。当回声号靠近时,薄膜忽然裂开,露出一座微型静默陵,规模仅有月球那座的十分之一,但结构完全一致。
入口处,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此处安放的,是我未能带回的自己。”**
虞玄独自踏入陵墓。内部空间远比外观广阔,仿佛折叠了多重维度。墙壁依然是记忆晶体构成,但其中流淌的情绪极为复杂??既有极致的喜悦,也有近乎神性的悲悯,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非人感”,像是某种超越肉体的存在正在缓慢觉醒。
祭坛中央,悬浮着一团半透明的人形光影。它没有五官,身形模糊,却让虞玄瞬间认出了他。
“陈昭老师。”
光影微微颤动,一道声音直接在他脑海中响起:
“你比我想象中来得快。我以为至少要再等一百年,人类才会愿意倾听如此遥远的哭泣。”
“你不该一个人待在这里。”虞玄上前一步,“你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吗?共感网络已经建立,静默时代结束了。”
“我知道。”陈昭的声音带着笑意,“因为我一直在听。听着你们每一个清晨的醒来,每一次失恋后的痛哭,每一句迟来的‘我爱你’。我看着你们重新学会流泪,就像看着婴儿第一次睁开眼睛。”
他停顿片刻,语气忽然沉重:“但我不能回去。”
“为什么?”
“因为第七次跃迁实验并没有失败。”陈昭缓缓抬手,光影展开一幅全景影像??那是地球的未来景象:城市之间架起共感桥梁,人们无需语言便能理解彼此;医院里,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皮肤就能感知病痛根源;法庭上,法官能直接读取证人内心的真实波动。
“看起来很美,对吧?”陈昭问。
虞玄点头。
“可你也知道代价。”他说,“当所有人都能看见彼此灵魂的颜色时,隐私成了奢侈品,谎言再也无法生存。有些人因此疯了,有些人选择自我封闭,甚至出现了‘反共感人’组织,他们宁愿割除愿核感应区,也要守住内心的黑暗。”
影像切换:一座地下堡垒中,数百人戴着屏蔽头盔,嘶吼着“还我无知的权利!”;另一处,一名母亲抱着孩子跳下高楼,因为她无法承受孩子对她隐藏多年的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