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越往上升起,下面获得的光线就愈发多起来,山洞里虽不是外面那种透亮,但也要比晚上点火堆亮多了。
看着来时的路,那里已经被堵死了,想想还是往里走才对,洞穴深处虽然不明,但是有水流,说明能往下找到出口也说不定,怎么着都要试一下。
拿定主意我简单说了一下,没想二女都看着我点点头,于是我们一起动身开始往里走去。
越往里,昨天没有看到的景象,现在都变得清楚了起来。
我们像是闯入了什么古代先民生活过的地方,估计离开出发点有数百米远的时候,地上古老的遗物渐渐多了起来,石壁上的刻画,地上各种瓷片,腐朽的铁器以及断壁残垣,都形成了一副非常诡异但是壮观的景象。
越往里走,水面也开阔起来,水深未知几何,但无数的残缺石头和泡在水里的粗大木桩混在一起,让人感觉只隔着一层薄薄的水面,却恍如见证了某个历史一般。
接着往前,道路变得狭窄,我们走进了一片钟乳石地带。
洞内四面都是钟乳石,水滴顺着钟乳石滴下来,滴在地上。
钟乳石的形状是奇形怪状的,而流水也有了哗啦啦的声音。
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但是我们无瑕欣赏,当然也不敢逗留,屏住呼吸,我们继续往前。
又走了百十米的时候,洞内平地突然变得开阔起来,而且视线里的光线越来越明亮。
一行三人,这时才松了一口气,有阳光的地方,大家都知道意味着找到了洞的出口,都很欣喜。
我们都加快了脚步,果真就来到了洞口处,只是这时的欣喜又被眼前的景象震慑住而变成了惊讶。
不管是妈妈,还是苏月漓,我们都有被震撼到,因为眼前居然是一座被废弃的古城。
它的占地虽然不大,目测不足二十亩地,但是它的构造和外形,却都有古城的影子。
四目望去,有石头垒起来的墙壁,有木制柱子,有倒塌的房子,也有刻着文字的石碑。
看着这些残迹,依稀可以想象当年这里繁盛的样子,然而时过境迁,就算是它曾再繁华过,也终于尘归尘,土归土了……
走到近前,满是坍塌和沉积的痕迹,虽然我不太能看出什么,但直觉这里以前住的是某个少数民族的人,当然从所用的文字来看,应该是高度汉化后的某个民族。
以我的水平,也只能看到这一层了。
抚摸着高大的遗迹,我们都很面面相觑。
纵使我连北平的皇宫都住过,但看到这种景象,我还是第一次,所以有被折服到,相信她们两也是一样的感受。
我们一时好像都忘了继续找出路,不是好奇看看这,就是好奇摸摸那。
一些倒塌的石头上刻着很多美轮美奂的壁画,一眼就能看出画工了得,很难想象这会是一般的百姓能够承受得起的。
地面也散落着很多奇珍异宝和罕见的堪称为文物的东西,普通的金银玉器更是不计其数,足有几大箱子那么多。
其中有一件看起来像是金缕玉衣,据说金缕玉衣是古代王室才能享有的衣物,平民百姓是不能够穿戴的。
所以,基本可以确定这里曾不是一般人居住的地方。
“我们这是闯入了古代某个君王居住的地方了吗?”我自然是眼拙,能想到的也只有这些了。
“不,这里是北魏时期胡太后生活过的地方。”妈妈若有所思,但是回答的却很肯定。
“北魏?”苏月漓和我就没有一个懂历史的,带着疑惑,我们均是懵懂的看着妈妈,等待她给我们说点什么。
“据史书记载,北魏年间,权臣尔朱荣假托孝明帝旨意进兵洛阳,后在河阴之陶渚溺死胡太后和幼帝元钊,并纵兵围杀王公百官两千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河阴之变’……”
连北魏是哪个朝代的事情我都搞不清,就更别提什么之变了,恕我才疏学浅,与母亲相比,我真是粗人一个。
只是直觉感觉妈妈提到的人物有点像董卓,毕竟《三国演义》在民间太出名了。
“那后来呢?”
“胡太后最后的去向一直是未解之谜,史书对这段历史的记载也是语焉不详、自相矛盾,但民间一直相传她在河阴之变中被人所救,然后就下落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