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燕小说

大燕小说>买活 > 10801090(第11页)

10801090(第11页)

倘若不是连翘这样威望极高的六姐嫡系——而且是出身南人的嫡系,来担当部长,救灾部的处境,恐怕还会更加尴尬,毕竟,在如今南方为主的领土范围上,这是一个把大笔钱花在领土之外的部门,哪个北人也不敢沾这个部门的边,越是北地的读书人就越是要避嫌疑。

这也形成了救灾部独特的人口结构:外派的救灾队,以北地男丁为主,中枢内勤高层,则以南女为多,如果没有很硬的出身,在决策层是做不了多久的,哪怕是平调去边远地区,也要离开这个热锅。在这里做事,一点没有万家生佛、积阴功阴德的满足感,反而是几面得罪,永远都做得不好,永远都有很沉重的道德负担感,有点良心的人都做不下去。甚至还有人得了情绪病,不得不长期请病假在家休养,等于是从仕途的快速上升道上退出的。

“要我说,中原道的救灾队完全应该撤回来了,中原道现在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瘟疫,而是战乱,这根本就不属于救灾范围,还不如把预算转为配置到接壤州县,提前迁移百姓去填充江北,更有可行性,也能把粮食用在刀刃上。中原道现在的百姓只能放弃掉了!虎牢关一破,基本无可收拾,除非我们大军压境,否则还有什么办法结束战争?让敏朝准备坚壁清野,把中原道四周防好吧!”

“那我们还没消息的救灾队……”

“不行的话就只能放弃掉了。”

说话的吏目面如冰霜,吐露的言语更是冰冷得没有丝毫温度,“不然呢?现在后续粮食根本运不进去,民夫的命难道不是命了?能取得联系,就让他们立刻设法撤离,联系不上就只能认为他们已经阵亡,该给的抚恤丝毫不少,但不可能因为这么数十人来耽误我们的决策。”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立刻撤离——他们能撤离多少?带多少人走?你知道这种救旱灾的救灾队,在当地要联络多少本地势力,有多少乡亲是冒着生命危险,把头提在手上跟着他们干的?一句立刻撤离,他们走了,剩下来的人怎么办?”

救灾部的人,说话就是要不好听的,内勤和外勤的矛盾由来已久,救灾队长没有一个人喜欢内勤这样冷冰冰的话,他们的声音不由得也大起来了,“他们是为了拯救家乡才跟着一起的!把一切都豁出去相信买活军,结果最后呢?一句话就走了?试都不试?你让他们怎么接受?以后还怎么信仰六姐?买活军说话不算话的?!这让救灾队的弟兄还怎么维持自己的信仰?!”

“就为了一个言而有信,就要继续冒险把粮食往险地里运?”

“不管后续还能不能给,答应的就要给过去!至少要让他们看到买活军的努力!不能让他们失掉对买活军的希望!”

“希望?为了希望,你能付多少代价?乌队长,我请你注意,我这里说的甚至不是粮食——如果你忘掉的话,容我提醒你一句,粮食也不是突然间从地里变出来的,买活军收上来的每一斤粮食都是我们活死人辛勤劳作的结晶!但我这里不和你说粮食!我只和你说运粮的代价,中原道已经是战乱地区,你怎么保证运粮民夫的安全?他们的希望不是希望?你说你不需要民夫运,那我问你,你怎么把粮食运去现在已经不知去向的中原道分队手上?你突然间学了六姐的神通,化身千万,肋生双翼,飞去送吗?”

两边说到这里,都有点上了火气,乌队长被说得哑口无言,但胸口那股气还是不平,“怎么就不能冒一点险了?金香秀,难道老子没在冒险?我们救灾队能冒的险,运输队如何不能?又不见山阴那里少人运粮了!还不是源源不绝地运过去了?”

“那是因为山阴有范家!范家的矿丁派大用场!主干道沿途始终没有乱了秩序,疫情一平缓,矿丁立刻组织顶上,他们富有组织性甘愿冒险——山阳有武家,还有辽东边民,在东江岛都受过初步训练,他们是买化的,可使用的!中原道这样的势力就是没有!若有的话,早就组织起来抵御流民了,又怎会被一冲就破,闹到眼下这般不可收拾的局面?!”

“那……那老子就带人去运!老子去找人!行了吧?你把我送去中原道,什么也不要给我,就给我两百斤粮食,三天内我拉不出一支能用的运粮队,甘愿被砍头!”

“哼!”金香秀鄙薄地从鼻子里出了一口气,语气轻蔑,“你?你能做得了自己的主?乌队长,你的命是买活军的,我们花多少钱把你救下来,教会你那么多知识,给你打疫苗、吃药进补,一天开你二百三百文钱,这些是白给你的?就为了让你去逞这个英雄?你一滴血都是衙门的!没有衙门点头,你都不能轻流,你还想带人跑到战乱地区去赌命?!”

“你!你这个——你他娘的硝石做的吧,我看羊城港的冰都是从你嘴巴里掉出来的!”

“你他爹的敢骂人?!”

“好了好了,这都把话说哪了!”

旁人不得不出来调停这越发私人化的口角了,坐在长桌上首的连翘,也伸出手开始按摩自己的额角,看到那两个刺头,因为她的举动而降低了输出火力,她甚至还有点儿心酸的欣慰:还好,还不是完全没把她这个部长看在眼里……

部里久存的内部矛盾,她暂时不想,专注在眼前的难题上。中原道这里越发糜烂的局势,确实难办,携带大量重要仙器、神药,下落不明的救灾队,这是第一件事,对中原道的援助是否要继续,是否要转移,是否要扩大,这是第二件事。

第一件事还好,救灾队的损失,即便可能非常巨大,但也是在预计中的,虽然救灾队在灾难中的存活率要显著高于普通人,但他们去的也是最危险的地方,基本每次都会有减员,瘟疫战乱什么的,都不是减员最多的灾难,台风、地震才是,一整队人一声不吭就没有了,这样的事情也是发生过的。

其实连翘对救灾队还是比较有信心,她更愿意相信,救灾队还是因为一些意外事件丢失了电台,这才和本部失联,只要他们的队伍还在一块,在战争中活下来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第二件事,说到底,也轮不到她来决策,中原道的骚乱开始动摇社会根本秩序,冲击衙门的时候,这就是一起重大政治事件了,后续的行动,还是要听六姐的指示,只是六姐垂询的时候,救灾部这里不能没有章程。连翘想,就算买活军愿意继续援助,现在中原道大乱,原有秩序荡然无存,在这样的情况下,金香秀提到的运输风险的确大增,买活军要确保援助到位,那就要出动军队了——行军进中原道,这基本就等于是在敏朝心口蹦跶,必然要先问过敏朝的意见。如果敏朝谢绝买活军救灾,对救灾部来说的确是好消息,少了一大堆事,那接下来无非就是为山阴受灾区规划一条新的迁徙路线就是了。连翘意识到,不论是中原道的真实情况,还是敏朝的态度,她都还了解得不算充分,如此,关门会议就有点浪费时间的意思了,除了挑拨金香秀和乌老黑矛盾升级私下约架之外,开不出什么结果。

她还需要更多敏朝方面的信息——最好是能直接就此事询问驻京使馆,她才好确定救灾部这边的文书重心,在六姐需要的时候,能给出一个有分量的观点来。

“发个电报吧!

她下了决定,“比起去信息局申请通话时段,还是发电报快捷一些……刚好,电报线投入使用也就是上个月的事,当时也就去启用典礼上凑了个热闹,这回倒是可以亲自体会一下,有线电报用起来到底如何,倘若有无线电台十分之一的好处,那也足够改变天下政治的基本盘了……到那时候,华夏统一的步伐,因此会大大加快速度,也是未必!”

第1090章有线电报

既然有了稳定的发电网络,那么很自然的,除了路灯之外,另一个立刻会被想到的副产品,就是有线电报。电报这个东西,在买地是没有任何争议的,早就在无线电报,也就是所谓的传音法螺中,深入人心了。买地这里最热门的产业,就是把仙器进行本地化的仿造,凡是能仿造出来,必定都会在短短几年内深入人心,带来无限商机。而这其中,最受期待的,便是传音法螺、仙脑和有人叫做‘七彩幻镜’的手机了。

这三样大件,每一样都能让人无限沉迷,然而却也几乎都不可能仿制,因为工艺之间,存在了极大的鸿沟,只有传音法螺,存在用处相似的仿制品——也就是有线电报,这东西利用电线传信,只要有电线和电报机,两地之间虽然不能和无线电台一样,直接通话,但就犹如传纸条一样,互相笔谈的效率也很高,比起来效果差异不大。

而且,有线电报还比无线电台稳定一些,是不太受天气影响的,只要电线还在,隔了崇山峻岭也照样传信,这也是为何很多人都认识到了有线电报对川蜀云贵等边远偏僻地段的战略意义。在这些地方,信息的交通自古就非常不便,有线电报的落地,无疑是让衙门看到了一线改变的希望。

有线电报机的生产,是数年前就开始稳定下来的,根据连翘这里的信息,有线电报机的所谓‘电路板’,设计的其实很简单,虽然原材料要用到电磁铁和黄铜,这都是如今难得的贵价东西,但无论如何,电报机的生产已经不存在技术瓶颈。有线电报迄今在买地还不算太过普遍,主要是跨城电报需要架设电线,这东西是很紧缺的。

而买地的主要都市,早有无线电台每日通信,有线电报只是一种补充,前几年买地又忙于迁都,有一点材料都拨给川蜀叙州——夷陵线的电报建设了,虽然连翘也听说,以后有线电报会取代传音法螺,成为买地主要城市之间的通讯方式,传音法螺主要对暂不通电报的地区进行补充,但这几年间,大家还是用传音法螺比较多。

她也没怎么关心这方面的建设,而是忙于自己的公务,直到上个月去参加电报局启用典礼,才知道,除了川蜀那条磕磕绊绊的电报线之外,通信局也没闲着,不声不响,一年多时间,居然就把羊城——京城的有线电报线路给建设好了!

大概是因为长距离的有线电报,大家一下就想到了川蜀的那条,所以对修造的难度有些高估了,京羊之间的电报站,修得这么快,连翘还觉得有点反常。但实际上,要细说起来,这电报线路,难也难,容易也是真容易,主要就是看平时打下的基建底子罢了。

难的犹如三峡线,翻山越岭,拉线维修都是难事,容易的就犹如京城和羊城港之间,一大段路都是通衢:就顺着大运河铺呗,运河沿岸,大灾害没有什么,电线杆竖了,要砍倒也不容易,定时派人巡视检修,有一条河在也很方便。

到武林之后,一样是顺河而下,顺带的就盘活了从前让人头疼的闽南粵北山区:这里曾经是大造反的地方,不知道费了多少的功夫,都没法把买地的新风俗给铺下去,如今呢?电报机一通,整个气象都是不同了。有什么事,电报局把信一打,县城、府城、省城立刻知晓,来回几通电报,下头的人就知道援助什么时候会到,能有多少——这和当地残余的一些势力打交道,底气自然也就跟着足了!

至于说电力供应,更不是问题了,不论当地有没有接电网,电报机都是要蒸汽发电机备着的,只要煤炭足够,蒸汽发电机够普及,这也不是什么困难。这些东西,买地能供上,而熟练工人、电报员,所需要的教育人口,相应也没那么紧缺了,买地这里,本来就要建设羊城港到武林的有线电报网,到武林再往前接一段去京城,就看敏朝那边怎么说了。

敏朝皇帝,在这件事上的表现还是很可观的,大概或许哪怕是西林党,也认为如今大势之下,羊城港和京城的往来必然极为频繁,建设电报专线,确有必要,所以予以精诚配合,是以特科发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居然还真把运河段的电线杆都竖了起来,上个月,连翘去参加启用典礼时,还目睹信王作为特邀嘉宾,神情激动地填写了第一张表格,给京城的电报局,发出了第一封请安电报呢!

这两兄弟,如今也算是天涯若比邻了……通过海运定期传输的手机仙画影像不说,现在还能随时发个电报聊家常,天天传个千字家书也不是问题。不过实际上他们的通信中,谈的私务很少,敏朝通过电报每天发来的公文多数都和救灾有关,在连翘看来这简直就是一条报丧专线,最大的作用就是增加了敏朝衙门哭丧讨钱的渠道。

一个月不到,救灾部都收了几十封抄送转发过来的求援报灾报告,她一直装死,没有回过,这还是第一次就救灾问题联系京城——连翘也不打算找敏朝衙门,她太熟悉这些衙门的尿性了,除了叫苦之外,一句实话听不到,她打算直接问买地驻京城使馆的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