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nbsp;nbsp;nbsp;“脱口而出的才是真心话,娘子你可太让我伤心了,我可是对你最忠心的。”蒋羡一直闹锦娘。
nbsp;nbsp;nbsp;nbsp;锦娘跟他赔罪都不行,只依着他行了一回事,人家才放过她。
nbsp;nbsp;nbsp;nbsp;“你是故意的吧,平日那么好说话,今日故意不依我。”锦娘指着他道。
nbsp;nbsp;nbsp;nbsp;蒋羡没否认,锦娘心想这厮越发狡猾了。
nbsp;nbsp;nbsp;nbsp;等二人起来,儿女们拿着功课过来,说起来宁哥儿擅长诗赋,他想象力丰富,小诗十分清新,今年过年蒋羡生怕锦娘说他献宝,偷偷拿出去给众人看,说是认识的一位小友所作,听别人都夸好,才说是自己长子所作。
nbsp;nbsp;nbsp;nbsp;比起儿子,女儿却更擅长写策论,她属于破题极其快的人,还私下买程墨诵读,因此写出的文章鞭辟入理。
nbsp;nbsp;nbsp;nbsp;蒋羡想女儿若是个儿子便好了,但妻子说的对,女儿也应该好生培养。
nbsp;nbsp;nbsp;nbsp;等蒋羡把功课检查完,蒋羡带宁哥儿出去骑马,锦娘则教女儿开始双面异色绣,这几乎就是一家人的日常。
nbsp;nbsp;nbsp;nbsp;母女二人做着针线,锦娘一边绣着白衣观音,一边指点女儿。
nbsp;nbsp;nbsp;nbsp;下午是她母女一起吃的,家里都是吃的时令菜,荠菜饺子、野韭菜炒鸡蛋、春笋焖肉。小时候筠姐儿是不吃蔬菜的,长大了倒是喜欢吃,还同锦娘道:“娘,女儿好像没什么不能吃的。”
nbsp;nbsp;nbsp;nbsp;“这是好事儿,什么都吃不了的人,失去很多趣味。”锦娘笑道。
nbsp;nbsp;nbsp;nbsp;筠姐儿点头:“七表哥特别挑食,去年娘生辰,他过来送礼。娘先让他去弟弟说话,又送了些茶饭过去,他连有骨头的鸡翅膀都不吃,只吃板栗,他还不吃青菜。正好我去了,见他这么浪费,说了他一顿,我说农民们种这些多辛苦,橘香姐姐那么热还专门烧饭,他还浪费了,我说他要是不吃就告诉您,他就把饭都塞进去了。”
nbsp;nbsp;nbsp;nbsp;锦娘竖起大拇指:“说的对,咱们不浪费,你看我都是让橘香不要做多,吃多少做多少。”
nbsp;nbsp;nbsp;nbsp;虽然现在日子好了,锦娘偶尔奢侈一把,但多半生活习惯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nbsp;nbsp;nbsp;nbsp;筠姐儿把饭吃完,又要锦娘陪着散步,锦娘自然陪她散步去。其实女儿相貌极好,嫁妆也颇丰厚,但是如今来说亲的都是次子、幼子,几乎都是冲着嫁妆来的。她家若非是蒋羡被赶出来,一辈子都得受许氏的气。
nbsp;nbsp;nbsp;nbsp;父母在不分家,即便现在家里有什么事情,她们俩口子都得回去,否则一个不孝的帽子扣下来就不好。
nbsp;nbsp;nbsp;nbsp;所以,锦娘想等丈夫官位稍微高一些再说,至于魏七郎,她是已经完全不考虑了。魏夫人说是那般说,若她真想结亲,不可能让自己的儿子被比下去,可能会选更好的。
nbsp;nbsp;nbsp;nbsp;自己女儿也要嫁个有才有貌有身家的,这都得做爹娘的努力啊。
nbsp;nbsp;nbsp;nbsp;陪女儿散完步,天色晚了,母女二人才回来。
nbsp;nbsp;nbsp;nbsp;到了三月,如此又是一年,范庄头和姚掌柜一处过来的,这次姚掌柜让人送了木料过来,还送了四百两来,原来今年丰收,庄子上果树,禽鸟、鸡蛋卖了不少。锦娘知晓他小儿子要成婚,赏了两匹红缎子,四根银镀金的簪子、两套簇新的男装,一套缎绢衣裳。
nbsp;nbsp;nbsp;nbsp;范庄头千恩万谢,又说他们隔壁有五十亩桑田和五十亩果园要卖,都是靠着河,土地极其肥沃,如此,锦娘拿了二百贯给他,让他置办去。
nbsp;nbsp;nbsp;nbsp;那姚掌柜先恭贺道:“早闻郎主如今已经是太府寺少卿,小的特地孝敬郎主和娘子。”
nbsp;nbsp;nbsp;nbsp;锦娘翻了翻账本,笑道:“姚掌柜你打理的很好啊。”
nbsp;nbsp;nbsp;nbsp;“小人请了位有名的厨子,还让人在小报上专门写了几篇文章,这可不,今年生意就比往年好了。”姚掌柜笑道。
nbsp;nbsp;nbsp;nbsp;锦娘看他今年送的是七百贯,又单独孝敬自己送的东西。
nbsp;nbsp;nbsp;nbsp;她只道:“我只有两个要求,头一个不能仗势欺人,否则被我知晓,我是绝对不会姑息。谁让我家官人名声受损,我头一个不容他。第二个,我不愿意看到一个正经店,成了龙蛇混杂的黑店。”
nbsp;nbsp;nbsp;nbsp;“这您放心。”姚掌柜立马道。
nbsp;nbsp;nbsp;nbsp;锦娘严肃道:“不是与你说笑。”
nbsp;nbsp;nbsp;nbsp;姚掌柜冷汗都要流下来了。
nbsp;nbsp;nbsp;nbsp;如此,锦娘才放心,那边姚掌柜照例夹带丝绸上路,到汴京和之前相熟的商家卖了,范庄头则带着银钱准备快些回去把桑田果园置办下来。
nbsp;nbsp;nbsp;nbsp;锦娘这里进账了一千一百多贯,加上去年收入的一千九百多贯,如此也有三千贯左右。自然中途也花了二三百贯置办首饰衣裳那些。
nbsp;nbsp;nbsp;nbsp;但仍旧也有一笔能用的活钱了,她们也没什么要太花钱的地方了。
nbsp;nbsp;nbsp;nbsp;隔壁的县主似乎把宅子卖了,听说回王府去了,最近新来的一家,住的是新任兵部郎中一家,这家巧了也姓李,说是前朝皇室之后。
nbsp;nbsp;nbsp;nbsp;这李家只有一女,女婿便是这位李郎中在通判任上时相中的一位神童,不过十三岁,据说明年要参加神童试。
nbsp;nbsp;nbsp;nbsp;筠姐儿和这位李家姐儿见过两面,还请她过来自家园子里走动,李郎中的夫人施娘子也正问锦娘:“贵府小娘子不知许配了人家没有?”
nbsp;nbsp;nbsp;nbsp;“就是没有呢,我们也正在寻摸呢。”锦娘笑道。
nbsp;nbsp;nbsp;nbsp;成待制家的二郎的确不错,可是锦娘观察半天,总觉得这孩子上有兄下有弟,成家夫人可能自己都没有觉得自己偏心,锦娘却看的清楚。
nbsp;nbsp;nbsp;nbsp;所以,她们夫妇还要再寻摸。
nbsp;nbsp;nbsp;nbsp;施娘子不好说人家的家事,只是说起自家选的小女婿:“十分聪明,为人勤勉,我们老爷喜的不知道怎么样。有时候也不一定要往上找,可以稍微降低些要求。”
nbsp;nbsp;nbsp;nbsp;“我也是这么想的。”锦娘嘴上是这般说,但是心想我绝对不会降低对女婿的要求,这么好的女儿为什么不能更好的男子相配呢。